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的构想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35 浏览:17012

【摘 要 】提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的构想,认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应以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从观念、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突出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礼仪课程改革 构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63-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倡导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高职院校进行礼仪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找关于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发现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尚比较薄弱,零散、局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以操作性的微观研究居多,而结合用人市场的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整体改革的研究较少,有待广大礼仪教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研究现状,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职礼仪教学实践探索,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方式,对高职礼仪课程的改革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构想.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礼仪课程在练“内形”和树“外行”上的特殊作用

(一)人才市场用人标准的呼唤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明文规定,凸显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市场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单位在招聘选用人才的时候,除了看中个人的专业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整体素质.表1是国内外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用人标准.

从表1中可以看出,企业更注重专业能力之外的职业综合能力.如果将高职生的专业能力看作“硬实力”,那么专业能力之外的创新、进取、尊重他人、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良好道德观念和诚实主动的品质等等就是“软实力”.“软实力”是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职业能力.礼仪正是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赵志群博士教授在2011年广西高职高专教师能力发展高级研修班的讲座中提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应培养学生专业之外的能力,包括方法论和社会能力,他更将方法论和社会能力,这专业之外的能力称之为关键能力.可见,礼仪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作用中非同小可.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礼仪是形象设计的艺术,礼仪是沟通技巧,礼仪是行为美学,内外兼修才能满足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全员参与,提高礼仪教育的广度、深度和持久性

礼仪对提高人的社会能力有直接帮助.近年来,随着礼仪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礼仪培训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上专门负责礼仪培训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但社会上的礼仪培训课程超级昂贵,一般三到四天的集训,培训费用是3000块人民币左右.打着“实操性强”幌子的社会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学员根本无法完全吸收消化,更别说将礼仪知识内化并加以践行了.还有的培训机构让学员自己实操训练一至两天发个证书就完事,所授内容、质量大打折扣,学员收效甚微.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职责,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学生良好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优雅的外在形象,得体的言谈举止,规范的接待怎么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长期训练.如果教师自身礼仪素养不到位,会使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理解.因此,礼仪教育应成为高职院校的常态教育,全校师生员工都应该接受分层次的礼仪培训,在全校性的长期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礼仪教育的广度、深度,最终使文明礼仪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将来的“职业人”来说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二、高职礼仪课程的系统改革

(一)改革高职礼仪课程目标

高职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应当充分客观地了解人才市场的用人标准,予以实事求是的结合,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综合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需求为主线,根据“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念,设计开发面向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基于综合性实践工作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系列礼仪课程,在对礼仪真、善、美最高境界的努力追求中,突出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高职礼仪课程内容

作为一门潜在课程,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积累时期和毕业转型时期两个时期的需要.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即时操作性、社会变化性两大特点.具体措施如下:


1 对典型行业、职业的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获取企业用人标准的实证资料.充分客观地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用人标准,是礼仪课程设计标准制定的起点. 2 对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礼仪系列课程(包括任选和必修课程)的专业学生进行礼仪素养相关调查,获取教育对象礼仪实际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材料.

在上述两个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岗位群,从工作世界(the world of work)中寻找一系列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并结合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开发相关的系列礼仪课程.

(三)改革高职礼仪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礼仪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的特点使得其教学方式、方法与一般学科有较大区别.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更强调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将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实践训练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教学活动范围由校内扩展到社会,尽可能的贴近生活、社会实际需要,多元化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可以采用以工作过程为流程的项目教学.为达到项目教学不流于形式,应制定明确的教学项目的标准,使之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礼仪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能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注重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更注重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四)改革高职礼仪课程评价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仍然采用由教师评分的理论考核方式,评价机制比较单一.礼仪课程的特点要求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代之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实现考核内容、形式、时间、主体的多样化.礼仪课程的考核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将教材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考核形式应是卷面考核与场景考核的结合,突出操作性与变化性特点;考核的时间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阶段;考核主体应是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及用人单位的多向度评价,是自评、互评、他评的有机结合.建立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当前,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向社会输出的应用型人才不计其数.礼仪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软实力”,礼仪课程的改革不可忽视.礼仪教育的研究,亦是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