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课程资源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538 浏览:142847

好的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而不是教材的复制者,为了更好的实施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进行高效教学,使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使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探索与成功的体验,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课程资源的探究.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课程内容一般是以“物化”的文本形式储存.但这些外在的课程材料只有同师生的已有经验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才能逐步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进而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授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本.课堂中教师要利用课本、整合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探究呢?我们试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生活 善于发现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室内整理CD .突然,眼前一亮,原来墙上出现了十分清晰的太阳光色散,赤橙黄绿青蓝紫,那映出的不就是一个活动的彩虹吗?想起正在进行的 colors单元教学,不由会心一笑.第二天拿到教室,学生们果然个个兴奋异常.教学让他们感受到了多彩的生活.在学习Public signs 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他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标志,补充所学的内容.在教师与学生的集体努力下,我们补充了大量的日常生活标志,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开阔,教材与生活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最终加强了学生对本单元的认识以及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由于好奇心而产生的兴趣能够促使他积极地参与,而只要亲身参与便有机会获得成功,有了成功感自然会建立自信心,自信心又反过来促使他更自主地参与 ,如此良性循环 .逐渐形成自主的习惯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保留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我们就会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一份光彩.

二、乐于创设,激发思维

我们知道动词的时态是不少学生比较难区分的,而以往的办法,也只是在讲解中告诉学生什么是现在进行时,什么是一般过去时.结果还是较不明确,试想如果我们教学时,打开电视机让学生观看,问“ What are you doing?”.学生很快回答“We are watching TV.”接着关闭电视.Ask: Are we watching TV now? 学生答:No ,we aren’t .接着再问:What did we do a moment ago ?来引入一般过去时.我想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区别这两种时态就会明确地多.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潜力,有巨大的作用.教师乐于创造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情景,及时、合理地区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在这时也得到体现.

三、合理借鉴,寓教于乐

在9A Unit4 TV programmers 单元中不妨打开电视机,借助调台,就可以简单的学习其中的电视节目,把学习过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就会更全面、更具体.当我们把他们认为困难的问题具体化时,也正是他们理解接受的时候了.

同样,在讲授9A Unit5 Films 单元,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利用一些影视片段来学习电影的分类呢?在感受与领略这种精神文化大餐的同时,同样又能记住那几个概念性的生词,并加以反复的利用.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所学内容,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也可以说是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握知识.

四、结合时代,关注热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关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关注时代的焦点、热点,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当我们的试题中出现了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的相关内容时,这必然要求我们及时地补充相关的知识.如在学习7A第一单元 This is me.人物外貌描写时,给他们出示体育明星的图片.学生很容易就能联想到tall and strong,特别是在奥运之后,我们的学生更应该了解一些祖国的体育明星.在教学中可以找这些相关的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填空或阅读理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水平.使学生形成一种综合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五、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教师突破教材的方式有很多,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必须集百家之长,集体讨论然后选取最好的方式,这也是课程资源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窍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离开教师的交流讨论,教师个体的进步,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资源开发的地位,越发变得重要起来,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就是,教师摒弃教材,形成用教材教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英语教学有它自己的特殊点,同时英语教学的发展也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时怎么发表展密不可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能从教学实际出发,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构筑合乎学生学习需要、合乎课程标准的个性化教学之路.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的使命!

(责任编辑 刘新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