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84 浏览:155661

从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课程特点、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提出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中职生的需求.

1.课程现状

中职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主要包含硬件组装、设置、故障诊断处理、软件安装维护等.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较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将来毕业后从事电脑维修、维护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课程教材就显得相对滞后,计算机的新技术,新产品很难及时地介绍给学生,通过教学也很难让学生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最新变化.在实际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暴露出几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首先,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地位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学生本身的内在学习较差;其次,该门课程的技术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无法长期坚持,往往遇到困难问题后就失去了兴趣;再有,课程内容涵盖面较广,软硬件知识均有涉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

与课程内容相比,考核方式就显得更加滞后,以一份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已经完全失去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学生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即使得分很高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也感到手足无措,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侧重能力本位,在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树立“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思想,以此来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课程特点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完后能够胜任计算机硬件组装、软硬件的安装和维护,同时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完成简单局域网搭建等工作.

教学内容覆盖知识面较广,囊括了硬件安装调试、系统设置及优化、硬盘分区、常用系统软件的安装使用、日常维护、局域网的搭设等各项内容.为了适应新知识、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同时也为了满足学生对这些新技术的渴望.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大量的实践项目来进行教学,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以此来适应课程的特点,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计算机相关专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在中职学校也是开设最普遍的专业之一.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显示,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就业中并非一帆风顺,就业前景日益暗淡.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渐渐的不再选择计算机专业.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让学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如何让学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如何创造出计算机专业的新亮点等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显现出来,要做的就是改革,进行深入的改革、破釜沉舟的改革.

3.课程改革措施

3.1 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提高课程内涵

很多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论知识时,采用的是按部就班的讲解,这使得本来就相对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强大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生动的视频动画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展示台、录像机、投影仪等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创设学习环境,来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以实验教学内容为主,加大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最终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动手组装,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为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做,学生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领会教材内容,所以必须加大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结合教学经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3部分实验项目.

实验1:了解熟悉计算机的各类硬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直接带到实训室,让学生亲自观看计算机的硬件,对主板、CPU、硬盘、显示器、显卡、光驱、内存等要求学生亲自拆卸,与此同时,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硬件的特点和性能指标.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对各类硬件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写出一个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在给定价位的前提下,给出最优的配置清单,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

实验2:整机组装.在学生对所有硬件都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训练学生对整机进行拆装训练:首先,教师可以给予全程演示,并讲解拆装顺序,注意要点;然后对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亲自进行拆装训练.

实验3:故障分析与判断.当学生对整机的拆装过程都非常熟悉的时候,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对硬件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这里教师可以事先演示一些常见故障,然后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检测设、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充分利用虚拟机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虚拟机是通过在计算机上安装虚拟机软件,来达到虚拟计算机的目的.它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中安装多个虚拟操作系统,在每个系统中都可以对硬盘、光驱、网卡、内存等设备进行设置和修改,而对物理计算机却没有任何影响.针对虚拟机这样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节省硬件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虚拟机教学模块中设计3个实验项目. 实验1:利用虚拟机进行硬盘分区和格式化.在以前的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在真实计算机上进行该项操作,造成对计算机硬件的消耗非常大,同时也加大了实训室教师的维护难度.利用虚拟机技术后,学生可以大胆实践而不用担心硬件损坏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验2:安装操作系统.现在的计算机机房中,一般不需要安装物理光驱,学生要进行操作系统安装训练,还需要另外配置光驱.同时安装完成后,还需要机房管理人员及时恢复,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量非常大.在虚拟机中,可以直接利用虚拟光驱加载镜像文件,来全程模拟操作系统的安装,既方便又降低了维护难度.

实验3:基本数据恢复.对数据的恢复,要求相对较高,但这也是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虚拟机中,可以模拟恢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文件分配表、目录区、数据区等5项内容.

3.4 努力探索课程内涵,发展芯片级维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分配、教学模式上已经与就业岗位相脱离.新的就业形势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天津滨海新区,中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是:

1)到城市周边的电子类工厂从事工厂流水线作业,这种工作对学生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毕业生,但正是由于技术要求的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2)自谋发展,自主择业,但大多数从事的也是销售、搬运等低等级的工作,很难有成功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从维修角度讲,实际上可以分为板卡级维修和芯片级维修.板卡级维修主要是对整机设备进行检测,找出问题设备进行更换;芯片级维修则是针对电子元器件而言,从故障中找出具体的芯片或元器件,进行维修更换,这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通过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和企业需求人员分析,板卡级维修和销售虽然对毕业生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收入水平也很低,而且已经严重饱和,就业非常困难.与之相反的是,企业对能够从事芯片级维修、笔记本维修等岗位,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薪资较高.这就给中职教育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了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必须改革教材,适当加大对芯片级维修课程的讲授.

3.5 改革陈旧的考核方式,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教师应该以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可以通过完成具体实验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代替试卷考核.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技术考试和职业工种鉴定,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代替考试.这样做,既提高了课程的含金量,也体现了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