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2 浏览:11791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2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3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每节科学课上老师都要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