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60 浏览:157815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素材、加强实践操作、搭建交流平台、实施激励性评价五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其核心就是科学探究.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科学探索的动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思维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科学学习的中心,教学过程是围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开的.创设问题情境要关注问题的提出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应尽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在流逝》一课中,老师提出:“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在还没有发明钟表之前是怎样计时的吗?”问题一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都纷纷在跟同桌嘀咕着,同时积极举手发言.在了解了时间有一秒钟并感受了秒的节奏后,老师问:“如果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计时一秒钟吗?”这样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和,就会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又如,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当老师出示一个袋口封严的空塑料袋,提问:“袋子明明是“空”的,可我们说里面有空气.袋子里真的有空气吗?怎么知道?”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纷纷提出袋子中有空气.于是,为了证明是否有空气,教师就诱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存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的探究解决方法:

1.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2.对着自己的脸,松开塑料袋袋口;

3.用手挤袋中的气体;

4.将塑料袋袋口松开一些放入到装有水的水槽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诱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生活素材,引导自主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是在自我经验、自我世界中去发现、探究、操作形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的乐趣.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课的伊始利用多媒体出现一个生活视频情景(五年级的一个小朋友喝热果汁时发现勺柄没有碰到果汁怎么会烫到手),然后启发学生去想象和推理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又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一课中,教师提出:“冬天,为什么我们多穿几件衣服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是衣服可以产生热量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紧接着学生自然而然会主动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原因.通过创设一个个简单的生活情景,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直观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内部动力,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探究的活动.

三、加强实践操作,注重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实践来学习科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是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小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尤感兴趣,乐于在科学活动中学习和探究.他们通过像科学家那样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不仅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获取了科学知识,也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比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点亮小灯泡》的教学中,学生在认识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等材料后,教师问:“你们有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在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机会,然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究才有价值、有意义.于是,学生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了,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组装起来,使小灯泡发光,从而把学生玩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的兴趣引向研究简单电路的组装方面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行探索.随着小灯泡的发光,高兴、得意、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了同学们的脸上.情趣盎然的组装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在想和做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能力.

又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中的养蚕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学生亲历养蚕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从生活中学.因为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搭建交流平台,体验探究成果

小学生年龄小,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展示自己的比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各种形式,寻找一切机会搭建学生在班集体中展示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感受自己的价值,学会分享、体验探究成果.

比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橡皮泥小船》中,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用一块橡皮泥造一艘装载货物量大的小船?”顿时,学生兴趣十足,立刻拿出老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小组内互相说出各自的想法;然后根据商量出的想法将手中的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小船并在组内不断地尝试与改进;最后学生们在班级中汇报出各自小组的探究成果,说出各组的一次次探究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实施激励性评价,养成探究习惯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因此,我们就要实施一种新型的和谐的教学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养成学生对学习产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作出一个大胆的检测设,制作出一件精美的手工作品,亲历了一次有意义的调查活动等,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作出评价.其实,不管是教师的评价是语言上的激励,还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对学生来说,都是无价的表扬、都是一种激励,而这种评价方式是相当有效的,往往都能在学生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或进步的喜悦,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探究能力也就能逐步的得到提高.

总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科学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江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