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因科学散发迷人花香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43 浏览:92438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的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列举资源达21种之多.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有效的语文教学实践形式,凸现语文课堂生本文化特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整合语文课堂资源,灵活巧妙的运用教材,奠定厚实的课堂文化.课程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彩的语文学习乐园.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有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例如有介绍探索宇宙奥秘的课文:富有童话气息的《我叫“神舟号”》《问银河》,用拟人化的方式写的《航天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让学生立下遨游宇宙、探索宇宙的《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为学生解答科学之谜的《天火之谜》,有从“多利”羊身上解开了克隆之谜《神奇的克隆》等;还有的课文让我们走近科学家,《诺贝尔》、《钱学森》、《轮椅上的霍金》等.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添砖加瓦,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世界,解决问题,借此推动科技和世界文明同步发展而负起责任.那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学,把语文和科学有机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两门课程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避免资源的重合使用,使教师少花不必要的工夫?我经常与科学老师进行沟通和探讨,从两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出发寻找语文和科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探索语文科学和语文的两门课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尽最大可能整合课程资源,使两学科教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通过有关的一些科学知识,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很多科普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契机,立足诱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两位小朋友——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队员询问“石头书”——化石的情景,介绍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关知识.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问”开始, “为什么把石头叫做书呢?”“书上有字吗?”“有画吗?”“书中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呢?”接着,让学生去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找出相关的语句,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利用科学知识上好语文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准确精辟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科学简洁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中是这样描述雾凇的形成的:“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为让学生理解“过于饱和”这一科学名词,我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一杯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在这一杯100ml水里放入一定量的食盐后,不管怎如何搅拌,杯底还有食盐没有溶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饱和”,为理解雾凇的形成有了很好的帮助,学生利用科学实验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利用科学知识拓展语文课

苏教版语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8,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常写日记、写好日记,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但要写好日记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会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准确地记录下来.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记录是使思维的再现,然而要把观察的内容记录好需要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我让学生通过运用科学课上学到的观察方法,饲养一只自己最喜欢小动物,记录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了解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也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也有的同学种植了一些花草,进行观察,记录花草生长过程等.为了学生写好观察日记,除了饲养动物,种植花草,还进行了科学实验,为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素材.要写好观察日记,观察要全面细致;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观察日记的语言要准确.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要求使用语言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通过观察日记的撰写,既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有许多地方意境相通,我们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文章,需要我们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验、搜集数据.只要我们注重有机整合,做到语文中渗透科学,科学中有语文,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的种子一定能在语文课上开出最娇艳的花朵,而我们的语文课也会因为科学而散发迷人的芳香,浓烈、长久.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