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新局面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75 浏览:329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共4章2专栏,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相比新增“第四章、政策导向”,减少1个专栏.“十二五”规划是首部明确提出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规划,这成为《纲要》的最鲜明的特征,也成为继承“十一五”科学发展思路基础上的最大创新.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福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内蒙古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纲要》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界定,由“十一五”《纲要》的“四位一体”,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五位一体”新格局,增加生态文明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怎么写作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三章主要目标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怎么写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第四章政策导向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怎么写作差距.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怎么写作型政府建设,在怎么写作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怎么写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是重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抓住“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两江新区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中除“怎么写作业增加值比重”“怎么写作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项外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86.4%的指标完成率高于“十五”计划的64.3%.

●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

黑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从国际环境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生深度调整,为黑龙江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危机孕育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为我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广东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口压力大.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而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商务成本攀升,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增强;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协调难度增加,社会矛盾增多;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十二五”以“经济发展方式”取代“十一五”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且明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体现了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

安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

●除河南、湖北、新疆未公布相关指标外,其余28个地区“十二五”GDP增速目标全部超过7%,目标最低的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定为8%,最高的山西、海南均达到13%.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5年约6.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约6.6万元.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总水平基本稳定.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吉林“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因素年均增长8%,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山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力争达到77岁,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安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置了24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2个;其中12个为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4个.“十二五”规划增设的4个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增长3.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相比“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3个约束性指标进行了丰富,分别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森林覆盖率指标中增加了森林蓄积量,新农合覆盖率指标丰富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比,“政策导向”部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章.内容上比较,“十一五”规划《纲要》“政策导向”部分提出“六个‘立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增加为10条.

●“十一五”规划《纲要》表述为:立足扩大国内需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

●“十一五”规划《纲要》表述为: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十一五”规划《纲要》表述为: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十一五”规划《纲要》表述为: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