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择业观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08 浏览:31907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对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转换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择业观;以人为本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正式形成.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很客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外延很广,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不论是从党政机关,还是各基层组织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都很深入,同时也贯彻到了各个方面.所以,文章将把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价值观、择业观,世界观相联系.与我们个人的成长成才相靠拢,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一、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大学生择业观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而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自由、开放、独立、公平等思想占据大多数,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中还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等不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在就业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的工作,却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否能够真正胜任这份工作,有没有承担起这份工作的实际能力.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指导大学生就业,解决出现的问题,就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学生择业观.使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形成供需平衡的就业市场.

二、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理性精神

当代大学生缺乏理性精神.从学业追求上看,他们大多注重实用知识而轻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为了在就业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他们大部分去报考一些诸如会计证、教师资格证、英语口译等证书.在某校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当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徒劳的,对自己就业没有帮助的.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实用性课程对他们今后就业有帮助.在就业的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近几年,社会上一直出现“公务员热”的现象,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生投身到考公务员的浪潮当中,公务员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人都撞得头破血流仍在坚持.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只是很狭隘的考虑到这份职业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的需要,职业是否稳定有面子,却没有与自身条件和客观现实相结合,思想一旦脱离实际,只能使择业失败.

(二)缺乏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分层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就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首先表现在思想方面,在某大学的一次问卷调查中,仅有42.6%的学生把个人能力作为择业时的重要因素,仍有一些学生把钱权和人际关系排在首位.择业观念认识存在严重问题,思想不科学.其实,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大多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招聘条件中,都要求党员、学生干部优先,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有的甚至要求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讲,正是他们所欠缺的地方.尤其是文科学生,她们常年待在学校,一味的研究纯理论的东西,很难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那种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动手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而最终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择业不务实,缺乏正确取向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下降,但仍旧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重东部大城市,轻西部中小城市和农村.相当多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向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转行的愿望,有的自身条件不太成熟,于是积极选修一些会计、审计、计算机等课程,有的甚至在考研时就改变了自己的专业.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眼高手低,要求过高,不愿从事底层工作,希望一开始当就坐办公室的管理者,一旦进入状态从事工作,突然发现,自己只是充当被剥削的角色,最苦最累,其收入只是社会平均水平,永远不能冲抵其付出,长期以往造成心理不平衡,精神崩溃,愤世嫉俗等种种问题.

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最近十年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渗透才出现的,随之而来的社会思潮争论、就业价值取向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虽然关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方面我们国家近些年一直强调呼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但在校学生很难深入的实际接触,也很难切身体会理解.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择业观

(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择业观

大学阶段,学习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任务,大学学习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自主性与选择性,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将兴趣与未来相结合,在认真学习科学和人文知识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择业观.进入大学之前,大学生就应该对自身未来发展制定出合乎实际的人生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作出相应的准备.那么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择业观,就要求大学生们在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知道如何使自身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并根据社会要求发展自己、培养自己.


比如,对于今后想从事教师这一岗位的学生来讲,在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理论,吃透教材,钻研课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教师这一职位也要求师范生具有较高的教师教学职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时效性.所以,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成为综合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二)统筹兼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择业观

统筹兼顾,要求大学生在择业价值取向上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当代大学生必须认清形势,自觉服从社会的需要,去西部,去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利用统筹城乡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择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现如今,国家推行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都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倾斜的体现,希望有志青年能够积极投身到国家发展人才稀缺的区域去,为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总之,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职业生涯选择与世界观、方法论的改造的各个方面,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个人和社会的新一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凤丽,曾宪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择业观[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