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之数学篇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56 浏览:17927

[摘 要]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数学课又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它是对数量、空间结构等变化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一种科学性的语言和工具,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在数学课中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04-01

我国现今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之中,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等新词汇正慢慢为人们所熟知.下面就对“科学素养”理论做个简要介绍.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一)概念的提出

科学素养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美国学者赫德提出.近年来,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其中,科学技术尤其是自然科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科学素养这个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加强科学素养已然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科学素养的真正含义还只停留在字面上,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就科学素养,简单来说,科学素养就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对科学的态度, 以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批判精神.科学素养在我国通常被认为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的统一,而二者的相互融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科学素养的内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性时期.科学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了提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颇多好处: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的同时,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各国文化、风俗等融合更加紧密.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教育价值取向也随之转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全新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对于当代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自身发展,乃至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简单了解这个概念之后,应着重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此概念灵活自如的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以便更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的问题,简单谈谈笔者的看法.

二、小学教育之数学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良好的地基才能建造宏伟的建筑,只有打好教育的基础才能不让我们的高等教育成为空中楼阁.那么下面我们就从了解小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数学的科学教学中来探索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所谓数学,是对数量、空间结构等变化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一种科学性的语言和工具,主要描述、解读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在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数学的思维方式被应用其中,它的应用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因为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基本数量关系的组合具有可变性,所以我们应使学生灵活掌握问题,真正理解问题,那么对小学数学教学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问题,掌握多样的结题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数学课中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一)投其所好,培养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很难一堂课都集中注意力、循规蹈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授数学知识,他们往往喜欢新鲜的事物,这样一来就会被环境中的很多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而数字符号和计算公式似乎又是那么的死板、无趣.被动的接受知识死板效果不好,这时有些老师便会想出N种办法来战胜这些“新鲜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反其道而行,多多与学生沟通,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认知范围内传授新知,这样一来便可以轻松做到有的放矢,让枯燥的数学符号变得生动,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时间较短,很多同学还是比较顽皮,不大喜欢那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就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男孩子们一般都喜欢踢足球,我们就可以从此处入手,和他们谈谈踢球时的感受:为什么踢球的正中部位和踢球的侧面部位,球飞出去的轨迹不同?虽然超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范畴,但对于学生今后在学习解析几何等方面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女孩子们也会被此种欢快的互动所吸引,从这种教学模式中有所收获.我们还可以尝试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雪花为什么是六角形?为什么不是单纯的圆形?不是正方形?她们也许回答不出来,但是小孩子们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如果能够因此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独立、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模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生的大脑仿佛就像一张白纸,好老师可以帮助其勾勒出美丽的蓝图.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这时就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寻求新知、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能够主动地从外界汲取知识.当学生具备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能够轻松做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某天下午的一堂数学课上,小朋友们都已经昏昏欲睡.这时,老师说:“大家打起精神啊,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说完,她拿起一支粉笔,“大家都来说说啊,这只粉笔都可以用来做什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吧!”此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说可以在黑板上写字,有说可以涂上颜色当做玩具,还有说可以在上面刻图案作为小装饰品......这种教学方式,既调节了枯燥的授课气氛,让学生打起精神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三)重视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①数学问题充满着我们的生活,如:红绿灯、写东西等,只是学生司空见惯,平时留心较少,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课程时可以利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领域上建立起来知识更容易被其接受和认同.②在学习新知之前,老师可以有目的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更有目的性.③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边讲课一边自己动手做一些教具,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娱乐中挺高了科学素养.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目标,大大丰富了学生科学素养.如在生活中孩子们随处可见的线和绳,我们可以利用这平凡无奇的物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用它围成任何一个可以想到平面图形,进而可以帮助其探究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延伸到学习不规则图形中,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使死板的数学符号变得生动,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总之,数学是解决一切自然科学问题的最基本工具,数学基础不扎实,就好比一名厨师没有一把好的炒勺,一名木匠缺少了锤子、锯子,一位科学家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而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不是一天就能培养成的,而是通过漫长的积累,小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它决定今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最后还要特别注意, 科学素养的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无论其理论定义还是实践定义, 都会因为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变化.通过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科学素养概念旺盛的生命力,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加以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