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建构科学经验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0 浏览:13641

摘 要:科学经验是幼儿在自主探索科学、操作科学的过程中逐渐建构和积累的,那么如何让幼儿成为探究的主体是我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本文以走进幼儿、提供机会、适时介入、分享探索的四步曲,具体阐述了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经验的策略和方法.

关 键 词 :科学 经验 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6-01

科学经验等于科学知识吗?我想大家都不会赞同这个观点.的确,在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幼儿获得相应科学知识,更多是获得科学的态度和能力,这种情感态度和能力能帮助幼儿不断建构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那么如何让幼儿成为探究的主体,自由徜徉在探索的海洋里,从而建构一定的科学经验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1.走进幼儿,聚焦兴趣

要想让孩子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第一步是教师能否走进幼儿,用心体会幼儿的兴趣点,聆听他们的探索愿望,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

1.1 解读孩子的年龄特点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探索是孩子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这种好奇心和探究能促使孩子不断的认识世界、探究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理解孩子,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探索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1.2 尊重孩子的好奇好问

“小蜗牛听得到我说话吗,他有耳朵吗?”“为什么天上有彩虹呢?”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忙于自己的事情,显得非常的不耐烦,对孩子敷衍了事;还是尊重孩子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呢?


其实,在孩子眼中,自然界和人们社会活动的一切现象都是科学活动的内容,他们每天都有问不完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我们该做的不是打断他们的发问,而是正视孩子的问题,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科学家一样受到了他人的尊重.

2.提供机会,支持探索

2.1 留心生活细节,丰富科学经验

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好奇好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对孩子来说,科学就是在每天要做的事情.我们应留心生活细节,将幼儿的科学经验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比如在带孩子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的影子很感兴趣,我们随即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会变化吗,怎么才能让影子离开自己”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影子的秘密”小主题,提供机会,让幼儿对与影子的秘密进行系列的探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如我们在给孩子泡板蓝根的时候,孩子很偶然的发现颗粒状的板蓝根不见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看看谁会躲进水里不见了.类似于这些有价值的生活细节随处可见,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鼓励幼儿进行科学的探索,支持他们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2.2 挖掘身边资源,开展科学小游戏

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经过特殊加工,都能成为孩子探索的科学小游戏.比如可以利用牛奶瓶和圆形瓶,在相同的距离放上两根蜡烛“一鼓作气”的小实验诞生了,我们请孩子用吹一吹,看看哪个瓶(盒)后面的蜡烛比较容易吹灭,当然在实验的最后一定记得问一问幼儿这是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时即使孩子的回答多么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是他们所特有的科学经验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

2.3 利用自然现象,拓展科学内容

自然界变化无穷,在每一个季节都给孩子准备一份妙不可言的礼物,孩子们用它们做游戏―― 玩雪、踩雨、捏泥俺酝等感受和体验着大自然的变化和奇妙.我们更应该抓住每一个季节的特点,春天的时候让孩子观察院子里的海棠树,秋天的时候我们来做绿叶和枯叶的小实验等当孩子沉浸在观察的探索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幼儿的科学就在身边,他们的探究方法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3.善于观察,适时介入

3.1 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显得非常“关心”孩子探索的情况,经常性介入幼儿的探索过程,一旦发现出现错误,都会毫不犹豫地提醒他们,殊不知这种频繁干预的现象不仅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更是阻碍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我们应该本着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努力了解幼儿的某些行为动机和真实想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鼓励,让幼儿在这种具备安全感的环境下,大胆探索,在失败中获得新的科学经验.

3.2 保障有效的物质跟进

我们都说“材料是无形的老师”,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建构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教师除了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外,更应在物质上给幼儿提供一定的保障,根据孩子的需要跟进材料,让孩子在与材料互动中获取丰富、直观的科学经验.比如如上所述的“一鼓作气”的案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回答和需要更新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分别提供更高、更大的方盒或小一号的方盒和圆瓶,让孩子不断尝试,在自由的操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也许到最后他还是不能说出正确答案,但我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3.3 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

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不要指导?怎么指导?都是我们所困惑的.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相信幼儿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该做的是: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适时给予必要的回应.比如,当孩子们的面粉太湿或者太干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观察幼儿下一部的操作,当发现有的幼儿继续往干面粉团中加面粉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提醒他观察继续加面粉的变化,提醒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的结果是否产生冲突,让孩子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建构新的经验.

4.鼓励创新,分享快乐

在孩子获取成功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成功或者他认为的成功,都值得祝贺.教师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这份赞美,这是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的最好时机.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将他的发明创新与小朋友分享;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幼儿的兴趣点,以便幼儿园生成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案例:豆豆很喜欢玩旋转陀螺,在玩遍所有圆形的陀螺后,他试图尝试用三角性、星形、爱心型制作陀螺,看看他们会不会旋转,教师看到这个现象,首先表扬了豆豆的探索和创新精神,随后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转动的现象,于是我们就在区角里开展了“陀螺大赛”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区角中尽情的探索.

最后,想起了丰子恺老师一个比喻:孩子与我们,好比是青虫与蝴蝶,我们唯有敛住翅膀,蹲下身子,和青虫一起爬行,才能走进孩子,帮助孩子帮助他们主动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