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促进小城镇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49 浏览:57776

摘 要 :小城镇发展要遵循科学规律,有重点,有先后,防止一哄而起.同时,注意科学规划,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小城镇建设投资大,时间跨度长,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搞空架子. 现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谈几点想法.

关 键 词 :规划;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县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很多小城镇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乡(镇)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各乡(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

(四)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建设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设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等原因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乡(镇)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上级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收费偏高.尤其是工业集中区因无工业用地指标,而致使投资者存在一定的后顾之忧,同时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房价和土地租金偏高使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三)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一是县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二是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三是从小城镇建设中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不够.四是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想法

鉴于上述情况,个人认为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乡(镇)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集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

(三)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县、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四)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结语

规划问题是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农村改革,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走上了城市和农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小城镇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一座座面貌一新的小城镇,不仅构筑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石,而且开辟了农村城镇化的道路,为我国农业和农业的现代化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