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科学地预习数学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00 浏览:18304

同学们进人高中以后,由于所学的内容加深、思维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容量增加、老师讲解的课时减少,往往会感觉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实际上,学会预习是高中学习关键的一步,下面谈谈数学预习的几个要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为什么要预习

预习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预习是同学们自己首次独立地接受、加工处理和运用新知识的自学活动,预习时需要自己去阅读,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处理新的信息,能长期坚持,必然大大有益于自己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提高听课水平,同学们如果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程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自然就会心中有数,对于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主动,更容易将不懂的问题搞懂,扫除上课时的部分知识障碍,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3.可以提高记笔记的针对性和记笔记的水平,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抄,老师的板书中许多内容是直接引用的课本叙述,如果已经通过预习,就会发现这些与课本一字不差,大可不必照抄一遍,应该有针对性地记录老师对概念、规律深层次的阐述,对例题的分析、方法的探索、思路的概括和自己对听课的理解等,这些笔记的内容,有些属于课本上没有而老师板书的,有些属于老师没板书而口述的,有些属于老师既没板书也没口述,而是自己通过听课理解到的,这样记笔记就可以省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学习效率.


二、预习什么

在学习新课之前,要先对教材进行预习,但是预习新课绝不能走马观花地泛读,而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所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定理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等.

3.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等.

4.预习例题: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习惯;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的格式做练习题.

5.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中值得掌握的知识点,分清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中出现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并在每一段书边上写出段意,另外还要写出小结(一要概括本节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或从属关系),写出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化,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等.

三、如何进行预习

预习有许多办法,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预习方法,就是“3分钟预习法”,在上课的前一天,或者在即将上课时,你利用1到3分钟的时间,把这堂课将要讲的内容浏览一下,3分钟的预习,花不了你太多的时间,却能大大地提高你听课的效率,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一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检测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位同学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内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四、预习中的几个观点

1.预习不是自学,预习时间不宜过多,否则就成了自学,费时的预习,会降低学习效率,导致听课时注意力分散,错过老师精彩和关键的讲课内容,这样就不划算了,预习要与课堂学习相配合.

2.不预习并不是一无是处,不预习,有不预习的好处——因为不预习,课程的内容对你来说是全新的,能够使你更专注地听课;预习,有预习的好处——因为你听课的时候,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一段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时,你可以不必预习,但是,在课程进程中,有时连着几节课,都是难点比较集中的内容,这时,预习就非常有效了.

同学们,赶快预习一下明天的数学课,体验一下预习的好处吧!

(责任编辑 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