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本是科学观的核心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98 浏览:106276

[摘 要]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现的根本区别、科学发展现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对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核心”这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的探讨.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核心

[作者简介]曾明君,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教授,广西柳州545004;李卫东,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分校区学工处教师,广东广州528225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3-0059-04

一、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紧紧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以及解决中国一切矛盾的关键,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中国,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一精髓集中体现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求真”就是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去伪存真,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侧重认识世界,着力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科学精神.“务实”就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去行动,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侧重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体现实践品格.只有求真,才能更好地务实;只有务实,才能达到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内涵更加深刻和完整,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更加突显和具体,进一步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求真务实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内涵.

时代不同,任务不同,使命也就不同.因此,求真务实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所以,对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的中国人来说,在新主义革命时期,求真务实主要表现为求中国革命发展规律之真,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求真务实主要表现为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之真,务国强民富之实.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求真务实也就有它了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要求.指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的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同时也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产生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这是必须看到的一个历史性巨变,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两个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与之相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部环境等各个领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伴随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的稳定性、和谐性问题日益突出,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发展实践客观上呼唤着新的发展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当代中国人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区别于传统发展观的分水岭

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进而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的发展实践提供行动指南.由于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这使得在发展观的演变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落后的局面,就必须致力于以物质增长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只要物质财富增长起来,发展中国家的一切经济问题就自然会解决.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发展中国家努力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纷纷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两极分化、失业增加、腐败严重、社会动荡等问题,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鉴于传统发展观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将社会发展归之为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归之为经济增长,这种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使人们饱尝“有增长无发展”甚至“增长与发展负相关”的恶果,人们便开始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可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克服了传统的“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局限性,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强大的动力,把提高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在发展中不仅重视物的增长,而且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解决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公民收入,提高福利水平,促进政治和政治参与;健全公共怎么写作,提高教育、医疗水平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把维护人的发展权利、提高人的生活福利、拓展人的发展空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

正因为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质上是把“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规律性统一起来,把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正确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坚持以人为本成为科学发展观区别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三、以人为本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一把钥匙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得以凝聚和形成的中心点:只有把握以人为本这一贯穿于科学发展观各个方面的灵魂,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其他方面的内容.

1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以人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1)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谋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从满足人民的需求与发展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和体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2)人民群众是促进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要求中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依靠人民的主体性谋发展、促发展.离开人民群众这一发展主体,再好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也难以实现.

人民利益标准是检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是衡量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得失如何,就是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断提高,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看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看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正如所说:“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抓好发展的最终目标.人民不仅是创造发展的主体和手段,而且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仅是发展的实现者,而且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高度精神文明,发展法制,建设高度政治文明,最终目的都是要不断地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中,弘扬了唯物史观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理想,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全面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就要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发展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协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不协调现象日益突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五个统筹”就是我们党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发展思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实质是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使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是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从国民经济合理布局的角度解决“一条腿长(富裕地区)一条腿短(贫困地区)”问题,是为了逐步实现全国各地区人民的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有机体整体发展的角度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实现社会和谐,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从社会与自然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解决非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为了维护后代人的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的角度解决资源匮乏、市场疲软和资金短缺等问题,最终也是实现人民利益的需要.因此,通过“五个统筹”实现协调发展的发展观,是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严重制约了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化解资源环境约束,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统一,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这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是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不仅从空间上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且从时间上强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性,考虑后代人的利益,要求兼顾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3 统筹兼顾是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这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


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按照统筹兼顾的思想,现阶段要在搞好原来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同时,也要统筹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在工作实际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由此可见,统筹兼顾确实是科学发展观中极具指导意义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

要对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一理论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不但要从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科学发展观内容的相互联系上去理解,还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去把握.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克服错误的政绩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意识淡薄,为了追求个人的所谓“政绩”,置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于不顾,不从实际出发,急功近利,热衷于短期行为,盲目投资,乱上项目,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换得暂时的经济增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择手段,弄虚作检测,虚报浮夸,大搞“数字工程”、“形象工程”.种种现象表明,错误的政绩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严重障碍,它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背离我们党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宗旨.因此,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克服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实绩上的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创造的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于民,是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就是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正如温家宝所说:“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改造主观世界融为一体,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坚决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观念,坚决克服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陋习,坚决纠正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真正把价值追求和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真正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利益的位置,把班子的政绩、个人的荣辱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克服错误的政绩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清 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