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需要“博学”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3 浏览:8386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治学的几个主要层次.“博学”须广泛涉猎,兼容并包,以达博大精深的境界.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博学是创新的基础,越过博学阶段,为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精深的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邻近学科知识和尽可能多的其他知识.

“博学”动机多来源于“兴趣”和“需要”.

一是科学探索需要博学知识.因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体,科学之所以可以分解为单独的门类,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当人类对于客体的科学认识逐步提高后,科学必然会走向汇合贯通.基于科学分化和综合的矛盾运动形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科学上“分久必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种规律下,要求科学探索从多学科多领域,用系统论的观点,动态地考察科学认识过程,把握事物之间、学科之间、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达到系统的科学认识; 二是科学思维需要博学知识.因为“博学”能带来更多的信息,信息多思维开阔,能在思想堵塞时,打破学科间或领域间的限制,突破条条框框和陈规旧律,促进多种信息和思想的相互交流、交叉、融合,使思维处在激活状态,从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从思维方式上,科学探索不仅要求研究者积极接收其他领域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达到转换思路的目的;而且要求研究者要努力摆脱定势的、僵化的、受条件限制的思考,进而产生思维的突变;三是科学方法需要博学知识.科学史表明,科学与方法同生共长、形影相随.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结果.没有研究方法就没有科学.因此,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必然要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博学”对科学发展也有着创新作用.

一是“博学”能使科学者对科学认识系统化、整体化.科学探索的对象是大自然,而自然界本身就是统一的、系统的整体.它要求如实地把研究对象当做一个系统来考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解决科学提出的问题,用整体的和动态的观点求得最佳解答;二是“博学”能促使科学研究者在科学创新活动中进行大跨度思维.思维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因为跨度大,人的思维不受各个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的局限,易于把一个学科的最新成果、原理、方法、规则等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达到知识成果共享、互相激发,从而有可能使被囚禁已久的思维能量突然释放出来,迸发出灿烂的光华.而且,运用大跨度的思维方式,跨度越大越能够向全方位敞开视角,这就便于人们纠正偏见,充分发挥全面认识的能力与功能,获得高于任何一门科学的见解,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实现创新;三是“博学”能把科研中原来旧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传统的各学科所采用的基本上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它们彼此划界,严格限定研究的范围,在本身的学术框架内活动,并产生被界定为本学科的知识.然而,对于人类关心的一些根本问题,例如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等等综合性的根本问题,单学科研究显得无能为力.而科研者的“博学”能促使学科交叉,并带来 “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四是“博学”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催化剂”.科技史表明,科研中的许多创新成果,特别是重大创新成果,往往是在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之中取得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诺贝尔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颁发一百多年中,几乎所有获奖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均跨分支学科,其中还有近1/3的科学家跨学科研究.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