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高效作业的与实施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78 浏览:82406

摘 要:随着“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对作业高效性问题的探讨也变得刻不容缓.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是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作业应该是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的,而不应该成为学生和老师沉重的负担.在设计作业时,要能够体现分层性,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实现作业上的以生为本.

关 键 词 :作业高效性;趣味性;分层性

一、初中科学作业现状

纵观现在学生的作业,基本存在陈于老套、机械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导致学生负担重,完成作业缺乏兴趣、动机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是源于内部动机,而是被迫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不是将作业当做复习、巩固的方式,而成为一种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效作业”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效作业”就是老师要打开思路,创新性地去设计作业,让学生轻负高效地完成作业.

二、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作业一般量大、题目陈旧、趣味性差,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

1.作业千篇一律,一刀切

学生作业完全按照教育局所发的“科学作业本”布置作业,学生每天的作业都是作业本中的作业.学习成绩好、兴趣浓的学生不能再接触到其他更有深度、更具思维锻炼意义的作业;同时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又无法及时完成作业.这样既限制了优秀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忽略了学困生作业上的困难.

2.太强调作业的独立性

老师最怕的是学生抄作业,所以大多数老师都非常强调学生作业的独立性,而忽略了对学生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抄作业固然是一个不良习惯,我们应当反对.但我们不能因为怕被水呛到,而不喝水吧!老师应该敢于放手,让学生多交流,多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性作业进一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这是教育与教学的完美结合.

3.作业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作业的革命》中的刘春生老师曾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老师不布置作业.调查反映,学生认为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内容少.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真正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只有压力,没有魅力”.因而这种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往往依靠量的积累、机械的重复,对思维训练的要求较低;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早已失去了作业应发挥的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多去关注作业的高效性.从传统的作业设计中解放出来,摒弃陈旧的思想,努力改变作业的现状.在作业设计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多设计自主性作业.尽可能地做到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让学生从单一的、封闭的、枯燥的科学作业中解放出来.

三、关于实现初中科学作业高效性的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重质量、轻数量

作业量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尤其是那些低效的作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控制好作业量,争取做到既能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够保持学生充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实现锻炼和巩固的目的,又能够保证学生有适度的自我空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质的方面,我们应进行认真地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

2.努力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作业的无趣味性和作业负担过重一样饱受诟病.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能力大大提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的作业设计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出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将可能被内化.


比如,在学习“力的存在”之前,布置学生通过身边的物品来向大家展示力的存在.这个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达到预习的目的,而且较具趣味性,避免学生对作业的抗拒性.除了内容上的趣味性,我们还可以增加作业的形式.有时我们可以跳出纸质作业的模式,布置一些操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例如,在上“浮力”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一下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哪些物体是浮的?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如果有,请你用实验加以证明.通过这个探究性的作业,学生在学习浮力前可以对浮力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对后面的学习将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3.重视作业的合作性、开放性

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和我一样反思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布置的作业中“没有合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强调作业要独立完成.这是老师有意识地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正确的.但如果一直采用这种单一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这样一个调查,当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都同样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中国孩子会一人埋头苦想,而美国孩子则会几个人分工合作,这样谁更容易得到答案呢?可想而知.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比较注重合作性和探究性,我想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设计一些“合作性作业”.例如,在上《蜗牛》这一节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预习性的作业“请你通过观察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上课的时候介绍给同学们听.”又如,在学习了部分光学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将光学实验中的光线更加的可视化?请说出你的设计方案,或者将你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看.”这些作业的设计上都给学生一定的合作性和开放性,既能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给了学生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作业体现分层性

对于传统的作业模式来说,教师只考虑到大多数相同水平的学生的完成情况,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手段,势必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风格和智力水平都有不同,学生将来在科学学科上的发展程度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给所有的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比如,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将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认知型、应用型、提高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我们鼓励大部分学生要完成前两类题型(部分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只选择做第一类题型),第三类题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性地完成.通过这样分层性的作业,学生会重塑积极性,找回自信,使他们有了各施其能、各展神通的平台.

使作业达到真正高效,也是对新时代的教师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真正领会高效作业的本质,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当然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团队协作,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纲”,设计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能的作业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