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更加精彩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55 浏览:55780

《科学》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

从《科学》的性质和内容来看,科学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科学事物,是科学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根据本人教学实际,现谈谈自己对科学教学的一点见解.

搞好科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在吃透大纲精神和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及意图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科学教学大纲指出,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事物.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

如教《花的构造》一课,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老师还应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 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的准确认识.

在科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科学教师能否真诚地把每--个学生都看成小科学家,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科学课上自己像科学家那样大胆地做科学,这是科学课教学能否成功的最基本保证.科学家是儿童景仰的人,“小科学家”角色不仅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为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彻底转变,要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因此,科学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必需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当然,其中有些材料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让学生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陶冶情操,从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学会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标准》强调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合作”二字体现了“合作精神”的养成不仅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合作建构”是实现科学课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现代课程论所揭示的教学活动的本质:一是交往,二是合作.交往意味着通过语言的相互作用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而语言的基础是思维,对儿童而言,组织语言的交流是比思维更困难的过程;维果茨基早就指出,语言交往会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而语言交往的过程就是--种合作建构的过程.同时,交往和合作也是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当代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合作”还体现在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且还有赖于“社会建构”,即还有赖于学校内领导与教师们的理解和合作,也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合作.

在科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儿童发展心理学十分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 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有一次我把竞赛引进课堂实验.学生在制作简易电池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里 ,看哪个小组做好的人多,这个小组就是科学实验先进小组.我将在评比栏中为这个小组的每个同学加上一朵小红花.”这种别具一格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灵感,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科学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是科学课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因为科学中所讲的一些科学道理,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我在讲《人的骨骼》时,首先让学生背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读书姿势要端正”学生开始感到疑惑不解,不知老师这样讲有什么用.等讲完后,学生恍然大悟,从书中学生了解到:“如果坐的姿势不端正,老是向前弯曲或是向侧面倾斜,就会驼背、斜肩.不仅外形不好看,还会影响心肺的生长”.


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才能,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教给他们感知、认识、研究科学事物的具体方法和搞科学的过程、程序和途径.让他们学会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逐步地学会独立地进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