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76 浏览:132832

作为化学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这也是新课标的根本宗旨.

一、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他们对科学的情感.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科学探究,可以改变以往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强化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

例如,在讲“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由于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学生自然会疑惑:两者到底反应了没有呢?怎样知道它们真的发生了反应?带着疑问,我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瓶子变瘪;或者通过“水位上升”、“喷泉”、“气球的膨胀”、“瓶吞蛋”等有趣的实验展现出来,使学生疑惑大解又兴趣盎然.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了端正的科学态度,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素养.

二、对意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会时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和始料不及的“意外”结果,若教师采用搪塞或回避的态度,这样势必会失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良机.反之,若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意外结果以及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就会有新的收获和发现.


例如,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大多数学生观察到有耀眼的强光、白色粉末生成,课本上也是如此描述,所以当有学生提出“还有白烟生成时”,有的学生流露出不屑的表情.我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学生发现的确有白烟生成.然后学生分析讨论,找出产生白烟的缘由.

对科学实验中产生的意外实验现象追究探寻,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不盲从轻信,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在课堂内进行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抓好课外活动.教师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情趣,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饮料瓶作反应容器;输液管、吸管作导管,用注射器、眼药水瓶作滴管,能完成很多家庭小实验.教师还可让学生用pH试纸测茶水、肥皂水、白醋的酸碱度,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自制酸碱指示剂.当学生拿着用紫甘蓝、玫瑰花瓣等自制的指示剂用不同的酸碱验证时,由于现象非常明显,完全不同于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奋和自豪的心情不以言表.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讲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时,如果课堂内把二氧化锰分离出来称量是无法完成的,于是请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课后去完成,当该小组的同学汇报了实验过程和结果,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照本讲解.

四、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化学教师的责任.

例如,怎样识别纯棉、化学纤维、纯毛织品;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生石灰的干燥原理;掺有甲醇的饮用酒、用亚硝酸钠处理过的熟肉对身体的危害;居室污染、汉江河水的污染与防治;引导学生了解新型材料、新科技,接触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吸烟与人体健康等专题调查与研究,撰写科技小论文和生活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合作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要求当今的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能力作为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分组实验和分组活动中,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讲“水资源”时,我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而小组同学又将任务细化:世界、我国、我省、我市水资源状况;几个同学还去了自来水厂、环保局了解情况获得了非常有用的信息.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本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享、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还任重道远.除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还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