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观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72 浏览:14735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发展现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真理性、科学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同实际的紧密联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自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的,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

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归根结底都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解决和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仍然要靠发展.发展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硬道理”,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使“硬道理”更硬,使第一要务的地位更加巩固.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但同时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人”,是指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容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创造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谋划发展的时候,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思维,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系统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责任编辑 张荣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