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探究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32 浏览:44509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64-03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突出强调两个问题:幼儿科学教育应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科学教育应从只重视教师有组织的集体和分组科学教育活动转向重视日常生活活动,教师要随时随地发现、支持并引导幼儿自发的探索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能引发幼儿探究的内容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除了应为幼儿所喜爱和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外,还应注意正确把握科学知识,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1.确立的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内容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先充分正确把握好每个活动所要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点是什么,幼儿能否理解这一概念,达到一定的要求,再确立具体的内容.基于此,我们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设计,确立了“树木大家族”、“奇妙的纸”、“我们的朋友球宝宝”、“虫虫总动员”、“汽车”、“伞花花”等一系列活动内容,让幼儿逐步了解、发现和认识了自然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2.将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孩子的需求.事实证明,由个别孩子或小组随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一天早上,一名幼儿带来了一盒蚕卵,孩子们好奇地围上来观看,和同伴一起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书上的蚕宝宝是白色的,它怎么又黑又小?蚕宝宝吃什么?它有眼睛有脚吗?”教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以“虫虫总动员”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和好奇心,又增长了幼儿的见识.

二、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科学活动准备足够的材料,才能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

首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可以是废旧材料,不要只拘泥于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科学区、自然角里的材料的投放.一般来说,教师提供的材料还应考虑一物多用,可供孩子自由选择使用的方法,这有利于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支配材料,通过动手做来解决问题,如:科学区里,我们提供了木块、积木等多种材料,孩子们有的用木块、积木搭成斜坡、桥、房子;有的用木块当作锤子敲敲、打打,有些用法连老师也想不到.可见,能一物多用的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独创能力.

其次,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还精心地根据每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了相应的个人记录本.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如:科学活动“球宝宝掉进洞里了”的记录表,教师把各种工具形象地描绘出来,幼儿不用询问,就能在相应工具下记录实验操作探究的结果;“虫虫总动员”的记录表,教师设计成蝴蝶、蚂蚁等不同昆虫的形象,让孩子饶有兴趣地在相应动物图案中记录观察探究结果;在“汽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汽车杂志”就是一辆大汽车,让孩子的在杂志中记录观察、探究汽车外部、内部等的秘密,那生动的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动手记录的兴趣.

三、开展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活动

1.丰富的观察活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大胆探究,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幼儿进行“睡莲花开”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不同纸折成睡莲,放入水里,然后观察睡莲在水中开花的情况.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中得出结论:用吸水性强毛边纸、宣纸做成的“睡莲”很快开花;用图画纸、牛皮纸等吸水性弱的,“睡莲”开花速度相对较慢等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一朵朵美丽的睡莲在水中开花时,开心极了!

2.简易的实验活动.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有新的发现.如“我们的朋友球宝宝”活动中,组织幼儿做“球宝宝掉进洞里了”的实验,我们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将球宝宝从洞里救出来,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为什么这种工具能救出球宝宝,而那种工具却不行呢?”孩子们很感兴趣,分别使用铁钩、渔网、绳子、筷子、铁圈等多种工具,自己设置情景,进行“救助球宝宝”实验探究,还做了一些简单的记录,并能把记录的不同结果饶有兴趣地和同伴们互相交流.


3.有趣的游戏活动.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等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阳光通过镜面折射得孩子们睁不开眼睛,抓住这个良好时机,我启发幼儿讨论:“小镜子怎么会发出这么强的光?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带着这个疑问,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光鸟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探究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4.愉快的参观游览活动.参观游览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幼儿参观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参观游览能使幼儿扩大眼界,认识周围环境.春天,我们组织幼儿去郊区看农民劳动,目的是让幼儿观察农民翻地、打垄、挖洞、下种的过程.在播种时,孩子们发现一个洞里要放3~5颗种子,好奇地问为什么?我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然后再请一个农民伯伯讲了讲,原来一颗怕不容易活,放多了浪费;坑不能太深,深了不发芽,浅了又容易被风吹走;下种后还一定要用土盖好.幼儿看时、听时注意力相当集中,通过这些细致的参观活动,使幼儿体验到农民的辛苦,萌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汽车”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参观了车行、汽车修理厂,当汽车的底盘、内部构造第一次在孩子们眼中展现时,孩子们惊叹不已“原来汽车里还有这么多东西呀!”“为什么这个地方(发动机)这么热呢?”“汽车的喇叭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等在参观的同时,孩子们的探究也被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