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文字本质科学认知汉字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65 浏览:21238

为了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弘扬中华文化,“语言文字大论坛”在以前研讨会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至9月,举办了“汉字之我见”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海内外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大家本着相互尊重,促进学术进步的精神,对当前语言文字学界的一些最敏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辩.为了便于大家的总结和进一步的讨论,下面我把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归总一下:

一、关于文字的本质问题

文字的本质是什么,是这次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文字表语说.此说以刘庆俄先生为代表.他们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书面交际的工具,信息的载体.其理由主要有三:

1.文字是为记录语言才被创造出来的.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了传至远方,遗至来时,便需要文字.开始,是用结绳、刻契记事,传递信息,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和交流内容的复杂,结绳、刻契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出现了绘画.绘画不同于结绳、刻契,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很明确,而且变化无穷,于是便被广泛应用起来.久而久之,由反映生活变为记录语言和信息,由绘画作品变为绘画文字,由整幅图画表示一句话的意思,变为一幅图表示一个词,最后终于发生了质的飞跃,绘画变成了文字.文字虽然比语言晚的多,但它使人们的交流范围极大地扩大,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一个民族产生了记忆能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难于估量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把文字说成是“表示意义的符号”,无疑是大大地贬低了文字的作用.

2.文字的发展道路说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世界五大古文字最早出现的都是象形字.象形字只能记录语言词汇中的自然物体,而语言中大量无形可像的词汇尚需要别的造字方法来解决.汉字采用了指事和会意的造字法.即便如此,造出来的字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出现了检测借造字法,借用同音(有些只是音近)字临时代替,有一时期,检测借很多,在甲骨文里,有的句子检测借的字几乎占30%到40%.由于检测借字太多易成歧义,又在检测借字上加上相关的形旁以作区别,于是出现了形声字.由于形声字表意准确,造字容易,因此发展很快,占到了汉字总数的80%以上.可见,汉字体系最终的形成,有赖于检测借和形声.而检测借和形声,都是自觉用字形记录语音的.离开记录语音,汉字的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国外的文字则走得更远,用字母拼写语音.“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论断,是违背文字发展史的,只表示意义而不记录语言的文字,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3.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用字形记录语言的语音和语义的,而不是只记录语义的.所不同的是:表音文字表音是直接的,表意是间接的;表意文字表意是直接的,表音是间接的.说“文字不是表语言的,而是表意义的”,是违背生活常识的.

持这一说法的学者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没有语言,当然就没有文字,语言产生在先,文字产生在后.

表语说的学者还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字,指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有字音字义.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创造过一些表意符号,如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刻号,虽有意义,但没有与语言结合,没有字音,不能叫做“非字音文字”,只能是表意符号,如把它们与“字音文字”并列则是概念的混淆.

(二)文字表意说.此说以张朋朋先生为代表.他们认为,从西方引进的索绪尔的“文字表语说”是错误的.其理由主要有三:

1.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现意义的.中国汉族的语言文字现象就证明了这一点.汉族讲多种地方语言(方言),如果文字表现语言,汉族应该有多种文字,但汉族只使用一种文字――汉字,书同文.另外,中国汉族有言文不一致的现象,人们说白话,但通过学习,可以读写古文和文言文,如果文字表现语言,就应该言、文一致,也就是说的话和写的文章应该一致.所谓的“表音体系”的文字,其实也不表语言,而是表意义的.因为这类文字就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而拉丁字母A、B、c、D等也是有形的,也是人创造的图形视觉符号,但字母不是音素,音素是人通过分析自然的语音得到的,是听觉的,看不见的,无形的,有形的字母是不可能表现无形的音素的,字母和音素不是表现关系,而是建立了联系.而且是一种不固定的联系,通过学习,看到字母可以读出与之相联系的音素,音素和音素相拼是拼音,但字母和字母相拼就不是拼音,而是拼形了.如英语“book”一词,从读音来说,音素和音素相拼是拼音,但从字形来说,字母和字母相拼不是拼音,而是拼形,世界上的一切文字,字形都是直接表义的.语言都是听觉符号,文字都是视觉符号.语言的共性是“以音表义”,文字的共性是“以形表义”;语言都是拼音的,文字都是拼形的,也就是说,字形都是由字母拼合的,不同的文字在创造字母的方式以及字母和字母的拼合方式上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世界其他的文字相比,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拼形表义”的文字.它也有“字母”,两千多年前许慎的《说文解字》其实就是一部介绍字母之书.象形字和指事字这些少量的独体字其实就是汉字的字母,如“本”、“日”、“月”等.汉字中大量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就是由这些少量的字母孳乳派生出来的,如“妈”、“河”、“喝”、“晴”等.汉字字母拼合有左右、上下、内外等多种方式,结构不是单一的,字形是方形的,是和单音节的发音建立联系的.独特的汉字造字法所创造的字形可以不受语言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因此中国才出现了“多语一文”和“言、文不一致”的语音现象.西方的文字是在分析语音音素的基础上创造出与音素相联系的图形符号,根据音素和音素相拼,就用与音素相联系的字母拼写出来大量的文字表义单位;字母和字母从左到右横向排列,结构是单一的,字形是线形的,字形是和多音节的发音建立联系的.

2.文字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是书写文章的视觉符号.因为语言是声音的,只有录音机才能记录下来,形和语音只是一种不固定的联系,记录不了语音.另外,把文字定义为“书写符号”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人是通过不同的感官(听觉、视觉、触觉等)来感知符号传递的信息的,是感官感知符号存在的状态,所以给符号分类和定义应该根据人的感官感知符号的方式.语言、音乐等是无形的,是通过听觉器官来感知的,应定义为“听觉符号”;文字、手语、旗语、信号弹、图画等是有形的,是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的,应定义为“视觉符号”.因此,应把原来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定义修改为“文字是记录书写文章的视觉表义符号”.

3.语言不决定文字,文字不从属语言,语言和文字是相对独立的,是相互作用和转化的.“文字表语说”认为语言和文字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语言决定文字,文字从属语言,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把写的文章称为“书面语”,其实就是把文字纳入了语言,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体,取消了语言和文字的界限.

“文字表义说”认为,多年来,由于许多教师和教材、教法受了“文字表语说”这一理论的影响,“语文不分”、“语文一体”、“语文并进”,结果“语”和“文”相互阻碍,出现了“汉语难学”的瓶颈,学生也只能获得读写白话文的能力,也就是低水平的汉文读写能力,不能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他们预言,只要不推翻“文字表语说”,不否定这些所谓的权威,不在语言文字基础理论上创新,不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文字观,我们国内外的汉语教学或语文教学,都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

(三)文字两阶段说.此说以徐德江先生为代表.他们认为索绪尔把语言和文字视为一个王国,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的看法是错误的.语言文字应是两个国王.在语言的这个王国中,物质外壳――语音是“元首”;在文字这个王国中,物质外壳――“字形”是“元首”.从发展上看,语言可分为“无字口语”和“有字口语”两个阶段,前者为第一阶级,后者为第二阶段.今天文盲说的即是“无字口语”,非文盲说的即是“有字口语”.文字可分为“非字音文字”和“字音文字”两个阶段,前者为第一阶段,后者为第二阶段.“非字音文字”是口语和文字结合之前,文字的字形只有直接表义的一个通路;“字音文字”是口语和文字结合之后,文字的字形不仅具有字形直接表义的通路,同时又具有字形表音从而再表义的通路,即间接表义的通路.现在的汉字是以字形直接表义通路为主,以字形间接表义通路(字形先表音再表义)为辅;拼音文字是以字形间接表义通路(字形先表音再表义)为主,以字形直接表义通路为辅.他们还认为,字音文字都表音,这是字音文字的共同特点,拼音文字和现在的汉字都表音.文字的定义应修改为:文字是人类用逐步抽象化图形或线条组合,代表认识、进行交际的有形(视觉、触觉)符号系统.

江枫先生认为,文字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是有记录语言的功能.文字或晚于语言,但不是第二性,因为视觉的形成早于语言.常敬宇先生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方的拼音文字是西方语言(口语)的书写工具.由于西方的印欧语系是一种形态丰富的曲折型语言,其语音形态提供了该语言的词法、语法、语义各方面较完整的信息,因之,西方语言必然要走拼音文字的道路,所以“拼音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的说法是天经地义的,语言与文字的这种必然关系也是无可厚非的.汉字是孤立型的语言,是以意统形,轻形重意的语言,而汉字又是以形表意的文字,是记录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但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符号或工具.汉字的信息不是语音来传达,而是以形表意来传达.汉字以意象结构直接体现汉民族文化精神的全部蕴涵,它不仅作为“第二语言”(即书面语言)而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融为一体,而且由于汉字以独特的方块字形来储存信息,认知信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阐释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常先生还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文法学,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没有那么繁复的“表意方法”(指类似于西方语言的形态变化),文法很容易,很简单,只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通过多次阅读由表意的汉字连成篇章);另外,每个汉字就是一个词,口语中的语法现象都隐没在这些表意的方块汉字里.中国古代注重对文字的义理分析,重视文字的音韵和释义(训诂)的研究是有其道理的.宋均芬先生认为,张朋朋先生对造成“汉语难学”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是击中要害的,由于照搬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及其教学理论和方法,致使汉语教学出现困境,往往事倍功半.但她对张先生的“一切文字的字形都是表意的,文字字形和语音都不是表现关系,而是建立联系”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字形与意义建立的“联系”可以称为表现关系,而字形与语音建立的“联系”就不可以称为表现关系,而只是停留在仅仅建立了“联系”呢她认为张先生的这种说法是不能让人接受的.常、宋二先生,对文字两阶段说予充分的肯定.常先生认为此说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振奋启迪.宋先生认为是十分深刻的.但也有先生认为,此说有“折衷”之嫌.刘庆俄先生认为,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产生的,而且具有系统性,不记录语言又没有系统性的,则不能称其为文字,只能说是一种记号或标识什么的,不赞成把文字分为“非字音文字”和“字音文字”两个阶段.徐德江先生认为,把文字分为“非字音文字”和“字音文字”两个阶段不是“折衷”,是从文字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情境文字,就是“非字音文字”,虽然它形义不能一一对应,没有和口语结合,但还是文字,如果不把它算作文字,又该算作什么呢


显然,大家对文字的本质都在做认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但由于文字根本属性的隐蔽和复杂,以及观察问题的角度、重点的不同,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分歧还很大.我认为,这些看法对进一步揭示文字的本质都会有启迪和帮助,因此都是十分珍贵的,应当重视!

二、关于汉字的认知问题

这次专题讨论会还讨论了汉字是科学、先进的文字,还是落后的文字;汉字是易学的文字,还是难学的文字;怎样提高汉字教学效率等一些问题.与会的学者都认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为我们和世界文明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林连通等一些先生说,事实已经证明了汉字是科学、先进的文字,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古文字早已消亡了,惟有汉字至今还存在,按照适者生存的理论,它当然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文字.它不仅具有系统的造字原理,能很好地传递信息,而且还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汉字的书法艺术也是无与伦比的.常敬宇先生说,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书面语言和以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西方语言相比,汉语则言简意赅,纯拼音文字的阅读速度是方块汉字的三倍,电脑打字比拼音文字快三倍.在联合国的六种文字文本中,属汉字文本最薄,这些都是当今公认的事实.汉字的这些优越性其核心在于汉字的信息储存量大大超过一切拼音文字.许寿椿先生说,在工业化时代,汉字在排版印刷、打字机、电报等的应用上逊于拼音文字,其实问题不在于汉字,而在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局限,在信息化的今天,汉字在计算机的应用上大大超过拼音文字,说汉字落后是没有根据的.常敬宇先生认为,提出废除汉字,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是数典忘祖.他说,汉字是伟大的,他赞成汉字为我国第五大发明的提议.江枫先生说,徐德江先生的“汉字优越”曾有人反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其实“汉字优越”是针对汉字落后论而提出来的,当无可厚非,但说比拼音文字优越似乎不太好说,应该说各有长短,可考虑换一个说法.徐德江先生说,据他的研究,汉字就是比拼音文字优越,比如汉字可以直接表义,而拼音文字不行,要经过表音而后才能表义.鲁川先生说,汉字是以字形直接表义为主的超时空的可容多种读音的文字,所以它和阿拉伯数字一样,具有国际性.林连通先生说,汉字是创建国际文字的最好的基础!

在汉字是易学文字,还是难学的文字这个问题上,大家都以自己学习或教学汉字的亲身体会谈一些看法.普遍认为,汉字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难认、难写、难记、难读,只要教学得当,学习有方,还是不难学的,而且还很有趣.因为汉字有科学、系统的造字原理,便于类推,举一反三;另外,它是表意文字,笔笔有说法,含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内容,如能适当点拨,说明来意,就容易掌握,并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许多先生认为,与西文比,表面上汉字似乎是难学的文字,其实是易学的文字,只要掌握几百个或千把个基本的汉字,再借用字典或词典,一般都可读写,西文不行,没有掌握几万个或十几万个单词也不能读写.林连通先生说,难易是相对的,汉字和拼音文字各有难易,最好不泛泛而论,而要具体化,这才能有助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就字义而言,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只要了解它的造字原理或形旁的意义,可以望文生义,联想,学习起来会比拼音文字容易一些;在字音方面,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字与音一般似不发生直接的联系,学习起来就不如拼音文字容易了,即便是形声字有声旁提示,由于语音的长期演变,也不易读准确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书同文,说不同方言的人,能用汉字交流,今人可以阅读古文,继承先人的思想文化.事物就是这样复杂,往往利弊相倚!江枫先生在他的近著《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中“汉字并不难学”的说法可能较易被人接受.汉字和其他的文字一样,既不是天书,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学会的,但据汉语教育家吕必松先生实验,学汉语会比学英语快一些.张朋朋先生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学自己的语言文字,不论难易都要学.徐德江先生认为,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婴幼儿学汉字比拼音容易.林连通先生认为,把汉字说成天书,比其他的文字难学,既不合实际,也会让人望而却步,不利于汉字汉语的学习和汉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但也说明还有难学之处,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还要研究出更多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为大家排忧解难!

在如何进一步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问题上,大体有三种看法.张朋朋先生认为,首先要解决语言文字的理论问题,改变教学理念.当前教育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由于受“文字表语说”的影响,重语轻文,语与文不分,文字成了附庸,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其实,语言是自然习得的,文字才是学校教的,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认字、写字和运用文字作文的能力.赵明德、赵泽宗等先生认为,讲究教法很重要,教书不仅是科学,而且还是艺术,把汉字教学和思维认知、艺术认知、文化认知结合起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就会提高教学效率.罗业健先生认为,教习汉字不仅要教读写,还应教写好字.当下计算机普及,写字常被忽视,读物上的错别字很多,许多学生写的字惨不忍睹,应引起学界的重视!会上,许多先生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体会.其中有张朋朋先生的语文分体教学法,赵明德先生的魔方教学法,赵泽宗先生的集中识字、分段巩固的教学法,罗业健先生的九宫格书写教学法.这些先生的创新精神是值得倡导、学习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是有助益的,当引起重视!

三、结语

以上是这次专题研讨会的大体情况,可能会挂一漏万,宝珠失收,甚至意有出入,敬请原谅!

我认为,这次的专题研讨会是成功的.首先,方向明确,怎么写作于国家、民族的大局,讨论的问题都是当前学界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论水平,科学认知汉字,树立学习汉语汉字的信心,提高教学效率都是有帮助和影响的.另外,会风可取,讲道理,讲学问,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不同的看法,虽争辩激烈,但不影响友谊团结.像这样的专题研讨会,以后还要举办,如果条件成熟,2011年拟举办“中国有没有语法学”的专题研讨会.

“语言文字大论坛”在大家和学界的同仁、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从2007年春开坛至今,已有四个春秋,成功地举办了38期.在这四年的学术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的学风.为了把论坛办得更好,在语言文字科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上做出新的贡献,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论坛的工作,帮助总结经验和不足,莅临会议指导,发表演说!谢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