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观指导科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57 浏览:43614

摘 要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把握规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科学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科学教学 教学质量

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从宏观上来讲主要是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是世界观,以人为本是立场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观点,统筹兼顾是方法论.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解放思想是谋求发展的前提.因此,提高科学教学质量,首要问题是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大国》一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求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也已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入心、入脑、见行动.

二、把握规律,以科学态度促化学教学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比发展还硬的道理是尊重规律”,科学发展观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科学教学的规律是什么?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扎扎实实,认识上清清楚楚,工作上运用自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对物质性质和相互反应的分析可抽象出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反过来,再用科学原理来支配各类反应、变化的进行,预测物质的性质的用途.可以说,中学科学各个知识点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点可连成线,线可连成面,面可结成网,形成一个立体网状整体知识结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科学的学科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规律,运用学科结构论、系统论、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通过揭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揭示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体现知识发现、更新、完善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以人为本,回归师生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的“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完整回答了这个问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说:“以人为本,也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核心内容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它不可能完全按照一方的意愿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主导的一方,但不是决定一切的一方.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正确的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在不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组织的教学必然会陷入被动,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加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要重点解决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学”和“愿不愿学”的问题,只有激起学生的内心求知欲,并使他们为之努力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四、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教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好各种关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教学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前提下,还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应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应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应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基本思路:①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水的组成”,自然地引入本课题的学习;②质疑、猜想,让学生提出有关水的组成的猜想;③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探究,并记录现象和数据;④数据处理,运用物理、数学的相关知识推算水分子的构成;⑤运用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解释探究现象;⑥讨论、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效果非常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生命力.


二是处理好实验教学和讲授教学的关系.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做实验等于纸上谈兵.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在课程改革中尽管涌现出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课本,但一个最显著的恒定的趋向是“走向实验”.有一句格言很恰当地表达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也有人说过,要创造一个新的好的实验简直比写一本教科书还要困难.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三是处理好科学课程中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科学课程中的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知识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知识点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能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能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