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51 浏览:142443

摘 要 : 人文科学素质既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是理工科大学生从“半人”走向“全人”的基础.通过云南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理工科大学在人文科学素质教育上的偏失不利于“全人”素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以人文科学素质为基础,多途径、多形式地推进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实践中开创出独具特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成功之道.

Abstract: The humanities quality is not only a bas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half human" to "whole person".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deviation of science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goes against training of "whole person" quality by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humanities science quality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n Yun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e need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humanities science quality, carry forward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with various ways and forms and create a succesul path of the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characteristic.


关 键 词 : 素质教育;人文科学;理工科大学生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humanities science;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273-02

0引言

1948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因目睹民国期间大学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深刻地体会到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必须进行全面的文理素质教育.他分析了文理分家的危害,认为只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不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就只能培养出“半个人”“畸形人”或“残缺人”,而不能培养“完全人”.为此,他专门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精彩演讲,并呼吁清华人、国人乃至国外的人们“走出半个人的时代”[1].为避免成为畸形发展的“半个人”,理工科大学更应该加强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着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1现状调查:人文科学素质的偏失不利于“全人”素质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把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现状,本文以云南高校为例,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云南省6所高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7份,回收率为98.7%.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 科学认知的矛盾性与思想观念的功利织调查显示:62%的理工科大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关注;66.3%的学生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98.4%的学生认同“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75.9%的学生认同“诚实守信”是判断人品的试金石.但也有14.4%的学生反对“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11.8%的学生赞同“金钱比人格名誉重要”,42.8%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生存赚钱”.

上述情况说明:云南省理工科大学生既关注国内外大事,也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尤其是功利化思想应引起重视;人生价值观虽然较为成熟和理性,但对形势与问题的科学判断与深刻认知还比较茫然和困惑,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1.2 心理成熟滞后生理成熟诱发身心健康隐忧调查发现: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67.9%的学生表示“有信心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能够主动控制和调整好心态”;但是,也有8.5%的学生表现出“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消极心理,甚至产生“寝食难安,心理恐惧”(占6.1%)的心理问题,而98.4%的学生则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经济压力、学业竞争、就业忧虑、情感困惑的现实压力.

上述情况说明:尽管云南省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表示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耐挫能力,但由于大学期间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和心理发展过渡期,往往表现出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现象[2].这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并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注意加强教育疏导工作.

1.3 知行不一伴随积极性与吸引力的弱态并行调查结果显示:90.7%的学生认为“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文理兼修,全面发展”,94.1%的学生认为学习人文科学课程“有利于拓展知识、提高素养、促进发展”,89.8%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但96.5%的学生同时也认为“应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设人文科学选修课”.同时,调查还发现,理工科大学生一方面普遍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够“锻炼自身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但另一方面却对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似乎并不十分积极.例如,表示“经常参加”的学生仅占25.1%,“偶尔参加”的学生占63.6%,“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占10.2%.

上述情况说明,云南省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结合理工科大学生实际,多增设一些人文科学选修课;同时,多数学生认可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但参与热情不高.这既说明了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知行不一,也说明了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还有待加强.

1.4 教育改革的高期望性与全面发展的多途径化调查发现: 66.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很重要”“作用很大”,并对《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育作用持肯定态度;但是,也有高达89.1%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85.5%的学生期望“通过形象化的教育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和增强课堂吸引力”,97.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98.8%的学生支持“改革考核方式,多样化、科学化评定学生成绩”.

上述情况说明,云南省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材的积极作用,但其高比例的改革期望也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性不仅需要大力加强,提高云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更需要多措并举.

2路径思考:多措并举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

2.1 将人文科学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是在观念上,理应把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放在与自然科学或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政策引领,切实把人文科学素质贯穿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该更加重视学科渗透、文理交叉,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三是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充分发挥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在内容深化上下功夫,加强教材建设,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二是要在方法改革上下功夫,以增强实效性为核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三是要在实践创新上下功夫,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尝试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

2.3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鲜活载体,对培育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为此,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是要注意把握舆论导向,在倡导多样化的同时,必须弘扬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抵制检测丑恶;二是要注意提高针对性,增强吸引力,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轰轰烈烈,而在于寓教于乐,融效于行;三是要重视氛围营造,充分发挥校训校风、精神传统、人文讲座、景观雕塑等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元素,陶冶情操,砥砺品格.

2.4 激励理工科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磨砺成长在理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①要注意实践教育的长效化,把理工科大学生的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并建立制度化的长效机制;②要倡导实践教育的学分化,将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纳入学分制范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要倡导实践途径的多样化,鼓励学生通过创造发明、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志愿怎么写作、专业实习等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途径来锻炼提高自己,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怎么写作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取新知、磨练意志、提升境界.

2.5 打造善于做人、敏于做事、精于做学问的师资队伍教师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既是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引路人.具体而言,一是要善于做人,即教师要德行高尚、率先垂范、立德树人,以高尚的师德情操感染学生、教化学生;二是要敏于做事,即教师要教书育人,自强不息,尚思尚行,引领学生积极进取,脚踏实地,言传身教,有所作为;三是要精于做学问,即教师要学高为师,精研学术,探究学理,研教结合,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既要教研相长,更要引导学生探究真理,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以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格影响和教育学生.

2.6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一是要注意挖掘和整理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文化资源,使之更好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二是要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与教育活动,把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在批判继承中发扬光大;三是要注意借鉴国内外大学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以便取长补短,综合创新,实现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本土化和特色化.

3结论

人文科学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从“半人”走向“全人”的基础.科学与人文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人文科学素质则是理工科大学生从“半人”走向“全人”的基础.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教育对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既需要观念上的解放思想和锐意创新,更需要在实践中开创出独具特色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