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科学课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59 浏览:68896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启蒙,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它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

一、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逐步将学生引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轨道上来.小学生对自然科学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要使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科学,关键是教师要引导、鼓励、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科学兴趣和好学求知的,让学生爱好科学课、喜欢科学课.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例如,教学“沉与浮”一课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把一小块铁片放在水里,小块铁片立即沉下去了,而船也是铁做的,它却不会沉下去,为什么呢?”问题一出,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科学课的教学应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主体的潜能或潜质得以极大地调动和开发,引起情感体验.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问题或困难得到解决的愉悦和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有助于他们学好科学课.例如,教学“沉与浮”一课时,学生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看书学习,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终于清楚地认识到物体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这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并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科学道理.

三、重视和强化科学实验

实验是尊重客观事实,验证事实道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很容易让学生感知和接受,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重视和强化科学实验.有的实验可以在家进行.如,蚊虫叮咬我们时,皮肤中被注入一种含酸性的毒液,我们可以在蚊虫叮咬的部位涂上碱性的肥皂水,人体血液的酸碱达到平衡,从而消除毒液.教学“溶解”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做实验,认识把糖放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更容易溶解,如果用筷子搅拌,它的溶解速度会更快等.学生通过实验,可强化所学知识,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三勤”

1.勤动脑.上课时,仅仅听清楚老师讲解的每一句话、看清课本上每一幅图是不够的,在看与听的过程中,要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解释生活现象.

2.勤动口.课堂上有什么疑问,应立刻提出来,和同学讨论找出结果,这样不仅记得深刻,而且学得轻松.

3.勤动手.对老师讲解的知识和典型例题,最好能及时记下来,当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出现矛盾时,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应主动进行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可以培养自己质疑、探究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中处处有问题.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自身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中去感知自然规律和科学问题,让自然规律和科学问题在实验中得以体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手、动脑、动眼,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攀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临沧市云县大寨镇大寨中心校中山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