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548 浏览:82517

【关 键 词 】插图 语文教材 课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76-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不仅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插图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使用插图

在语文教材中,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起着重要的补充说明作用.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青蛙看海》中青蛙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彩色插图,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插图的内容.通过看插图,有的学生说:“这座山很陡峭.”有的学生说:“这座山高耸入云.”有的学生说:“这座山的半山腰绕着云雾呢.”教师在学生观察教材插图的基础上,通过用语言描述图中的内容,很容易就理解了青蛙所具有的坚定且努力的品质,为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此外,课文的插图还具有鲜活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丰富视觉感官,形成记忆的存储,更快地记忆课文内容.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看插图叙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图诵文,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理解文中人、事物时使用插图

在写人、写事物的文章中,插图大多数是对人、对事物形象的勾画,或显示人物性格,或使事物更形象化.教师教学时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能使学生对人、对事物具有形象的认识.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美丽的丹顶鹤》第二、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的美,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才能体会.然而,由于小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丹顶鹤,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直观地感受丹顶鹤的外形美丽和惹人喜爱,比如丹顶鹤有洁白的羽毛,头顶像嵌着一颗鲜红的红宝石等.又如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课文《陈毅探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基础上,观察文中的插图,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文中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陈毅拉着母亲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另一幅是“陈毅一边给母亲洗衣服,一边跟母亲拉家常”,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的内涵,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在品味课文语言时使用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文字描述更生动、更形象.如“箬笠”“蓑衣”出自《渔歌子》中的句子“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典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分别是“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和“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工具”.从字面上看,这两个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应该在讲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品味这两个词的含义和区别.例如:老翁头上戴的就是“箬笠”,老翁身上穿的就是“蓑衣”.学生边品味语言,边欣赏插图,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理解了词义,还知道了这两种事物的不同用处.课文中的插图还能帮助学生巧记字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三味书屋》时,文中出现了词语“戒尺”“八仙桌”,学生对这两样东西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找出这两样东西在图中的具体位置,从而将“戒尺”“八仙桌”印在脑海里.因此,在教学生字词时,教师用口头语言难以叙述清楚时,就可以将字词与插图中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讲解,提高字词的教学效率.


四、在理解思想情感时使用插图

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促进学生对课文蕴涵的情感的理解.在教材中,插图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人物、自然风光、建筑物等,合理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北师版第七册课文《拾穗》即将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远处是骑马的监工和劳作的工人,近处是三位拾穗的妇女.在学生观图的基础上,理解了文本所要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的思想感情.学习《我们生长在中国》这个单元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穿插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如万里长城、北京故宫、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一幅幅插图真实而形象地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介绍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学生通过生动的插图,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精心编选的,是学习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研究插图,课中有针对性地使用插图,才能抓住插图这个宝贵的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