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认知规律科学实施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93 浏览:20360

【摘 要 】本文从一般的认知过程出发,阐述认知的规律.一般的认知过程包括“好奇”、“兴趣”、“建构”、“同化”、“本能’、”创新”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承上启下构成人们认识问题、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通过阐述这六个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科学的实施教学提供一般的可供借鉴的认知规律.这些规律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并不矛盾.

【关 键 词 】认知过程;认知规律;科学教学

一、引言

人类认识自然界无不从好奇开始,好奇产生兴趣,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刻苦学习,通过学习将外部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长时间的学习训练转化为人类的本能,继而创造新的事物,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认知的一般过程,包括“好奇”、“兴趣”、“构建”、“同化”、“本能”、“创新”六个方面.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这些规律,进而实施科学的教学.


二、好奇

“好奇心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带着全人类的好奇心飞向火星,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火星,被认为与地球很相似的一颗行星,是人们最大的好奇,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有没有生物,有没有火星人等等,是好奇心吸引人们几百年来不断探索,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苹果落地,一般人看来习以为常,而牛顿则产生好奇:“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而非要落到地上?,肯定有一个力吸引它”.通过深入研究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一个幼儿对什么都产生好奇从而开始认识世界,如果我们对一件事产生好奇,自然就开始了探索和研究.这是顺理成章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要创设意境、设置悬念,触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兴趣

围绕一件事的一系列的好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家从小对数学感兴趣,物理学家从小对物理现象感兴趣,生物学家从小对生物感兴趣,画家从小对绘画感兴趣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习好那就着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吧.培养兴趣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我们反对灌输式教学法,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可以三天三夜不吃饭、不睡觉,全身心投入学习而不觉得累.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如果没有兴趣,再好的老师,讲课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课也是无精打采,没有效益.

四、建构

建构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对三极管工作原理的理解可以借助水库闸门控制水流的原理来理解.水库闸门控制水流的原理是已有知识,三极管工作原理是新知识.

三极管有放大、截止、饱和三种工作状态.在放大状态,三极管的作用是通过小电流的变化去控制大电流的变化.检测设三极管是个大水坝.大坝有两个阀门,一个是大阀门、一个是小阀门.每当放水的时候人们打开小阀门,很小的水涓涓流出并冲击大阀门的开关,大阀门随之打开.汹涌的江水滔滔流下.如果不停的改变小阀门开启的大小,大阀门也不停的改变,检测若能严格按照比例改变,那完美的控制就完成了.这就完美的阐释了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如果某一天.天气很旱江水没有了,管理员这时候打开了小阀门,尽管小阀门还是一如既往的改变,但并没有水流出来.这就是三极管的截止状态,如果此时江水达到很大很大的程度.管理员开的阀门大小已经没用了,这就相当于三极管的饱和状态.

记忆圆周率π等于3.14159等有多种方法,一种方法叫死记硬背,也叫惯性记忆,人的记忆惯性各不相同,有的人记得位数长,有的人记得位数短.还有一种方法是将需要记忆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相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例如将3.1415926535897932384626转化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等等.就是将毫不关联的枯燥的数字转化为相关联的知识,有的人因此记住了几十位甚至几百位数字.成了“记忆大王”.

教学需要步步推进,只有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学习新知识,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新知识无疑成了空中楼阁.有的学生因为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便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知识,因而落伍成了所谓“差生”.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知道学生对知识已经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原有基础之上实施教学,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五、同化

同化是学生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一门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个概念是复杂的,具有自身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概念,掌握一门学科的规律,必须重构知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实践是第一位的,学习也是实践,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包括实训、实验、实习、作练习、做习题等等.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已有的知识体系,逐渐将所学知识同化为自己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只有通过不断的修正过程,才能最后同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

例如,我们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学习和认识,帮助我们理解同化的过程.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力的本质,也是力的概念的内涵,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等,各种力的不同特点是力的概念的外延.要完整的理解力的概念必须把力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部的理解.才能同化为自己的知识. 六、本能

长期训练成为本能.

猫捉耗子是因为猫经过了长期的甚至几代、几十代猫的训练,才练就了一身捉拿耗子的本领,并固化成猫的本能,人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直至成为本能.因此,学习了书本知识还必须再结合实验、实习、练习才能完整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做习题也是牢固掌握知识的过程,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将解决问题物化为本能.解决一类问题已成为本能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本能长期不用就可能退化,例如,现在有的猫“整天养尊处优、不劳而获”,不需要再“受苦受累,风餐露宿”去捉老鼠了,猫的本能便退化了,有的猫使劲浑身解数也捉不住一只老鼠,还可能被老鼠戏弄,很可怜也很可悲,可见“养尊处优、不劳而获”害人也害猫.

七、创新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能够创新,人们创造了汽车、飞机、轮船,航空母舰等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智慧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经过高度凝练,同化为自身固有的知识.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知识面要广,各科知识交叉互通,然后各种知识互相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产生创新的灵感,然后才能创造.

毕竟我们把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有一定得难度,但人类的智慧能完成这一任务,例如,胎儿从胚胎发育成胎儿重演了几千万年人类进化的全过程,同样,学习知识也要重演知识的进化过程,当然,有些细节被忽略掉.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学习每门学科的全部知识,并且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新知识不断产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异常艰巨,培养创新能力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勇攀科技高峰,借助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强化素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遵从认知规律科学实施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当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让他们自由的飞翔时,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作者简介:

郎长兴(1964—),男,山东潍坊人,高级讲师,现供职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李司敏(1978—),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现供职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