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90 浏览:32583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排球课的教学模式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议,希望高校公体排球教学能够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达到“以生为本”的目的.


【关 键 词 】高校公共体育;排球课;小群体教学模式;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

1前言

“小群体教学模式”源于日本的“小集团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把该模式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群体,小群体成员之间、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通过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目前国内外对“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很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健美操、篮球、乒乓球、排球、跆拳道等公体课程,结果均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协调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快速掌握,教学效果明显.研究方法主要以实验法为主,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和“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并比较分析.从目前研究现状看,从宏观教学效果分析,“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确优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但如果从微观运动技术掌握规律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小群体教学模式”也需要建立在“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两者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排球课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教学实验法

以201普系四个排球班为调查对象.其中两个班为男女混合班,软件学院42名,男、女学生各21名;物理学院44名,男生15名,女生29名;另外两个班均为女学生班,政管学院、外语学院女生46名;文学院、法学院女生48名.四个班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以前实验法的单一对比(即两个班整个学期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剩余两个班采用小群体教育模式),采用前9个小课时教学主要以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为主,后9个小课时教学主要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为主,针对两种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上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期刊、硕博论文库收集有关小群体教学模式与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的研究文献,以及关于体育教学模式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书籍,在这些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获得了相关的材料和数据.

2.2.3逻辑分析法

从逻辑角度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排球课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主要以运动项目技术结构、过程及其形成规律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师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分段和细化教学,使学生从初步掌握动作阶段到掌握动作阶段,最后到动作自动化阶段.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群体因素和人际交往规律的社会性作用,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实现的前提是让学生“四自由”即自由组合、自由支配、自由选择和自由评议.〔1〕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形成的小群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群体与学生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多元化渠道,发挥群体间互助、互争的特性,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热情,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流程图〔1〕

3.2“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与“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公体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1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在公体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考虑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学习技能水平及生理因素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把“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放在了教学的前期.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好,但也存在少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排球学习,因此效果一般.这少数学生情况还比较复杂,由于基础阶段的体育教师技术动作方面的问题,使部分学生的基本动作错误,但是击球感很好,这部分学生动作已经定型,纠正非常困难.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已经“免疫”,教学间歇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小群体教学才见效果.

教师在排球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发现:组织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四个班教学效果均无差异;但在进行结合技术的准备活动中,效果差异明显.两个女生班在进行结合技术的准备活动中外在表现兴趣不高,积极性很差,动作不到位,反应迟钝,尤其是文学院和政管学院的女生.按照常规来说,男女混合班的女生应该扭捏才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同样,同一个游戏或活动在不同的排球班实施效果反差很大,有待思考与研究.

学生在练习技术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男女混合班的学生练习的持久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时不时说笑、休息;而女生班在练习技术动作过程中表现出不厌其烦,不怕脏累,甚至自己一个人闷头苦练.从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四个班差异不明显,但是从整个教学阶段来看,男女混合班学生前期进步很快,技术动作掌握较牢固,技术水平不稳定;女生班学生进步较慢,但是技术动作掌握牢固,技术水平较稳定.

3.2.2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公体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期学生有了一定的排球技术基础并适应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把“小群体教学模式”纳入了后期的排球教学中.前期已经学习了排球的准备姿势、脚步移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后期主要是发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的学习.教师对于小群体的形成进行了干预,技术实力整体水平分配相当,小群体负责人大多以技术骨干为主,设置目标后分组练习,检验练习成果多以小组间的游戏竞赛为主,教学效果反映不错,学生大多表现兴奋,参与积极性提高,愉悦感较强. 学生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对小组负责人的能力要求较高,小组负责人不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调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能力.一个负责人的能力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团队发展的进度.教师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必须对各个小组的技术动作、组织方法、练习手段等进行指导,从而加大了工作量,但是相较传统技能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显著.

组间竞争和评议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引导.部分学生好胜心较强,对于竞赛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会表现出不满,不利于组间合作;同时,由于配合方面的问题,各小组成员间也会产生分歧,引起整个团队的消极应对,从而影响预定目标的完成.“小群体教学模式”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外,对教师的引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实施该教学模式开始就必须一刻不停地监控各个小群体的活动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的发展进度,甚至导致整堂教学课的失败.

4结论与建议

4.1理工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适宜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发现,理工科类体性格开朗,思维敏捷,主观能动性强,接受和学习运动技术的能力较强.在传统技术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发现问题并主动向教师请教,有探索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竞赛中会因为规则、裁判等各种问题向教师提出异议或申诉.针对该类群体学生建议在排球教学中多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

4.2男女混合班比女生班适宜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

男女混合班的学生在传统技术学习过程中男生较女生有明显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男生的运动天赋远远高于女生,在“传统技术教学模式”时,男生基本都是超前完成每次课的学习任务,而女生仅仅是勉强完成,这就造成“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了”的不良教学现象.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使男生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外,多了一项工作,即指导并帮助同组女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拓展了男生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效率提高.

4.3“小群体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之上

“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刚接触排球运动的学生来说,教学一开始就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并不合理.新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般接受的都是“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如果一上大学就强调小群体活动的话,学生很难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法学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建立整堂课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当然,也不排除少数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小群体合作.“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已经实施多年,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效果有好有坏,可以说喜忧参半.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和长远利益来看,建议“小群体教学模式”建立在“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上.

5结束语

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模式有很多,但就“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来说,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劣势.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学到知识,具体采用的教学模式归根究底还是需要人去实施.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体育教师两种以至多种教学模式运用科学、合理,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