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建立人才成本核算的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129 浏览:144126

摘 要 :经过了近10年跨越式发展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突出成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这必然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与现代化建设最直接关联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重点以及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必须随之而加快转变.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成本问题也是管理者、政府部门、学生和家长等有关各方面非常关注的重要信息.但迄今为止,鉴于高职教育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提供公共商品或怎么写作,以及高样“产品”难以计量等原因,并没有建立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系统.

为此,笔者通过本文探讨高职院校建立人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及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建立教育成本核算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进而优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才成本;教育资源

一、高职院校建立人才成本核算的背景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类型,2007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168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以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清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逐步凸显,以地方投入为主,行业参与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本确立,而且高职院校的的区域分布比较协调,除西藏地区外的各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这些都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但是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高职教育资源的的显性及隐性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办学体制条块分割、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受高等院校在理财和经费管理属于非营利组织,可以不计成本、不算盈亏等观念的影响,教育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手段与合理的措施,导致教育资源出现严重的显性及隐性浪费.

2 高职教育投入和办学成本差距悬殊

根据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统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但是高职教育得到的关注和支持却远不如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费来源仍以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为主,这种经费筹措结构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规模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3 高职教育学生平均成本和收费标准的透明度较差

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高校学费的收取标准约为人才培养成本的25%~33%,仅从文件上看,高校收取的学费标准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平均培养成本,但高校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计算口径等问题,理论界和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莫衷一是.《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学生培养成本应由国家、社会、学生家长和个人共同分担,但问题是培养成本应该如何计算,以致于教育成本的不透明造成教育收费的混乱.

4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不够科学规范

我国高校会计的现状可归纳为:(1)守势会计.会计核算与管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动的反映高校的经营活动中心(2)记账型会计.会计人员主要工作为事后记账、管账和报账,缺乏分析、预测和控制高校的经营活动,内部管理松懈,权力与责任脱节,费用高低与管理者无关.致使部门之间争夺资源,本位主义严重.同时,受计划经济惯性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与理财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5 民办高职院校、国内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的涌现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民办高职院校、国内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新的办学形式,出涌现了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等关于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同观念.这些新的办学形式的经费来源渠道、投资办学目的等方面与国家普通高校有着显者的不同,对此,迫切需要从人才成本等方面澄清有关概念与界限,以促进民办高校、合作办学等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6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加剧

从20世纪90年始,全球大学学生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所以,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使中国成为各国高校的必争之地.另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广大考生考取本科院校的机率加大,造成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困境.

综上所述,研究高职院校人才成本对我国高职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对于人才成本核算的实践,由于受高等院校属于非营利组织,不必计算成本和利润以及人才成本难以计量与归属、高校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高等院校实行人才成本核算的制度.其人才成本计量与核算的疑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疑难一:事业单位抑或准非营利组织

理论界始终在高等院校属于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忽略了高校成本控制的内部性和经济性,严重制约了人才成本理论的实践.高等院校不计算其提供怎么写作的成本,也没有股东们要求增加股息或红利的压力.事实上,高校是由一些业务性质相对模糊的群体组成,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包括具有非营利性的政府拨款、个人或集体捐赠和具有企业性的社会怎么写作收入、为学生提供教育怎么写作所获得的学费收入两部分.确切地讲,高等院校就同时具有企业性和事业性双重性质,属于准非营利性组织而不是纯粹的非营利单位.再则,人才成本核算是一种内部的成本核算,目的是在于强化高校内部支出管理,提高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正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成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疑难二:高职院校未建立人才成本核算制度的阻力

高职院校建立建全人才成本核算制度的阻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心理原因产生的阻力.长期以来,高校会计人员和各级管理者已经习惯了现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对于会计制度与方法的变革,部分人员会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进而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抵制现象.同时,管理者和会计部门对推行人才成本核算的过程及结果也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遇到挫折和失败.其次,组织原因产生的阻力.(1)对权力和影响力的威胁.高校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必然要精减机构和人员以及严格制定经费预算、控制各项费用的发生,并在事后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据以考核和评价有关方面的责任.这样会危及部分人员的权力和影响力.(2)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视为消费,以致造成教育不计成本,忽视教育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最后,经济原因产生的阻力.长期以来,资产提供者不要求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国家也没有交纳所得税的规定,并且高校的运作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没有核算成本的外在要求和压力.从学院自身来看,是由具有自己利益的许多个人在运行,在可能的条件下,他们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高校完全依附于教育及各主管部门,成为只抓教学的“专业部门”,而在财务管理上只管要钱、花钱,缺乏自主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所以,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并不符合高校成员自身的利益不会成为组织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在建立人才成本核算制度上存在显著的原动力不足.

疑难三:两种会计制度及两种会计年度的协调

高职院校人才教育成本是指2~3年培养一个学生所消耗的全部费用.但在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背景下,建立人才成本核算的突出问题,一是会计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如何协调发展;二是人才成本计算的起止日期历年制与学年制如何协调.

疑难四: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高校教学相关固定资产耗费的价值,是人才成本的重要项目之一,依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将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全部一次性计入首次使用期,账簿记录中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已耗损的价值.这不仅给高校成本核算产生了阻力,还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

疑难成本五:科研经费的分配比例

高职院校除提供教学怎么写作外,还提供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科研成果往往成为最新的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活动受益,这就产生了联合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合理分配的问题,分配多少,如何分配,这也是解决人才成本核算的关键问题.

二、人才成本核算探讨的反思

高职院校人才成本的计量与核算,主要困难不在技术层面,因为高校业务比制造企业的业务简单得多,成本计量也容易得多.问题在于学校的性质和财务会计制度,在于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来建立高校的人才成本核算制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部分地区的普及化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由于招生困难及扩张规模、添置设备和引进师资等而引发的办学经费日益紧张.如何有效配置紧缺的高职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及其管理部门急需研究的课题,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人才成本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上确定高职院校的属性和人才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2)在方法上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成本核算的方法.(3)在制度上应总结国内外高校人才成本核算的实践经验,制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成本核算会计制度.(4)探讨责任成本制度等先进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