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44 浏览:47934

【摘 要 】目前,随着全球通用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趋势日趋国际化、应用性和要求较高创新力,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的全球竞争、教育模式惯性制约、师资队伍的素质限制、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企业用人的“拿来主义”也显得突出起来,为此,本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几点建立我国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路思考.

【关 键 词 】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人才培养

一、全球通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近日,我们对全球通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访谈式调查,抽样访谈对象,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企业管理人士、高校全球通用商科教师、全球通用商科毕业生,认为全球通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育资源全球化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校全球通用商科院校会计专业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同类高校外,也要面对全球通用会计教育十分完善和强劲的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商学院或会计学院,这种竞争和对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直观,包括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的竞争等[1].国外比较成熟运作的商学院(或会计学院),其教学、研究资源的充实和丰富是与其人才培养去往的企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高校全球通用商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与他们的竞争也体现在对企业资源的争夺上.

(二)传统教育模式的惯性制约

放眼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全球通用会计专业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会计理论研究型教学,注重思考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另一种是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案例教学,通过教会学生用理论去分析真实的案例.经过长期的实践,这两种模式的理念其实殊途同归,主要侧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进行决策、持续学习,不断从现象去了解背后因果的能力.我国现阶段的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上以传统的方式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忽视应用的现象广泛存在,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专业持续灼手可热,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专业在读学生和毕业生增长迅猛,高校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专业原有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师资、教学课程等都不堪重荷,总体教学资源的增长跟不上学生生源的增长,有不少学校在全球通用商科学生的培养中采用大班教学、“放养”式管理来缓解资源压力,为了利益忽视教育管理的质量,会计专业开成了“文凭班”,无暇顾及对学生培养的内涵以及与社会的对接问题[2].

(四)师资队伍的素质限制

目前从事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专业教学的很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经济管理实践经验和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经营理念与技巧.再加上这些教师工作负荷重,精神上和身体上透支较严重,较少从事应用研究或到企业去提升,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会计教师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也就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3].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商学院,大部分教师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工作背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会计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批评性地学习某些经济管理理论,并激发学生创造知识的意识.

(五)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

很多学生选择全球通用会计学科只是因为全球通用会计学科热门,全球通用会计学科录取的分数线高,读全球通用会计学科体面,学生生源这种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缺失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坚定,甚至出现学习的不适应,这些都影响学生自身的成长与成材.

(六)企业用人的“拿来主义”

多数企业在会计人才引进中信奉“拿来主义”,企业不喜欢、或许是不放心启用无就业经验、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应届毕业生.也有企业尝试通过自身的培养和岗位通道晋升来补充这方面的人才,但在培养阶段的成本付出和培养对象的高跳槽率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这种做法,或者是优先奉行“拿来主义”,这样使得全球通用会计应届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很少能够获取实践演练的舞台,成长和发展受到遏制.

二、对全球通用的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趋势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比以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球通用会计专业毕业生也不例外,如日本各全球通用商科院校中的会计学院或商学院普遍认为对社会有用的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应该具备:全球意识、国际化眼光和国际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和迅速处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兼备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知识;开拓、创新、合作、乐观的良好个性等[4].课题组根据对上海市近百家企业会计部门连续5年的用人情况反馈的和对近5年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全球通用会计毕业生的,认为未来对全球通用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主要要求与趋势如下:

(一)国际化

全球通用会计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求具有全球视野;第二是要求具有全球运作的能力和资格;第三要求人才具有国际化的交流和协调能力.企业现有的人才也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全球通用会计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培养,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全球通用商科管理教育的新趋势,为落实全球通用的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欧美商学院重视以“内容、技能和特性”三角模型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在这个三角模型中,“内容”就是指全球通用商学院或会计学院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全球通用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反映全球的最新知识成果:“技能”是指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院或商学院中除知识以外的另一种能力,包括倾听习惯、如何建立社会关系、怎样在团队中工作和交往等技能;“特性”则指全球各地的会计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诚实、耐心、坚忍、适应等能力.

(二)创新力

作为全球通用会计人才是否具备创新的潜质一般认为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是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本身属于经济、管理类知识范畴的内容和应用工具;第二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人文、地理、政治、法律等知识;第三是洞察力、预见力、全局观、概念化、沟通协调、影响力等的要求,并且要内化为一种成为其个性的一部分.第四在素质方面要求人格完美,观念超前,意志坚定.对全球通用会计专业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全球通用商科管理教育的新趋势所公认的新趋势.世界上知名的沃顿商学院的创新教育有三大指导原则,第一原则就是持续创新,强调在教育管理中重视设计新流程,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学到新知识[5]. (三)应用性

全球通用会计教育从创立始,就具有极大的目的性和应用性.全球通用会计教育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的快速扩张,而今天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信息技术、关贸总协定的成功和交通成本的快速下降,对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应用性培养的成功与否就主要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比较好地驾驭好这三股力量.这种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对技术的驾驭能力,如掌握市场、比较了解生产技术和产品性能、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行业相关的供应链管理等;第二是一定的管理技能,包括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人际沟通、协调激励等能力,能够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把任务分解到能够被操作层理解和执行的程度.上述说到的沃顿商学院,教授们把利用检测期去企业调研和实习变成自觉的行动,主动积极地将企业素材变成商科课堂资源的主要来源.

三、发达国家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发达国家的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门与生产部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的经验.根据网络资料搜索整理,依托企业资源开发的全球通用商科会计人才培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美国的“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最早出现于1906年,在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学校与工商企业、怎么写作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把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或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办学以学校一方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会计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企业一方提供劳动岗位、给一定的劳动报酬,派会计人员辅导学生适应会计各岗位、安全操作,帮助学校教师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一起评定学生成绩、劳动态度、工作数量和质量等;校方派教师到企业去指导、监督学生劳动,沟通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的要求.

(二)英国的“工读交替制”

“工读交替制”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明治”教学计划.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方法分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1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2年或3年的会计课程,然后到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实践1年,即所谓的“1+2+1”或“1+3+1”教育计划.此外,英国还实行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3年会计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会计实践培养方式.

(三)德国的“双元制”

“双元制”的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会计职业学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会计实用人才.必须通过企业和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合同,当企业、工厂的学徒工,同时又在学校进行学习.当前会计专业主要发展为三种模式:叠加式,即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二是一体式模式,即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培训平行进行;三是交叉型模式,即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培训交叉进行.

(四)日本的“产学合作”

这种“产学合作”,主要是指产业界向大学投资、人事上交流以及科研上委托等三种合作方式.学校接受产业界的投资后,便要按照产业界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会计人才;一些企业还对在校会计学生提供“奖学金”,以便使这些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去从事会计工作;有些大学会计教师兼任企业研究开发部门的顾问或兼任公司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而企业中的一些会计人员、专家则兼任大学的讲师;企业委托大学搞科研项目,双方就有关研究范围、期限、经费、专利、版权所有和保密责任等事项签订合同,研究成果由企业付给报酬,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四、借鉴国外,建立我国全球通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路

(一)“拓展”与“内化”相结合,进一步理顺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深层次合作可以考虑建立“企业班”,即学校的会计专业与行业内知名企业或龙头企业进行战略性合作,学校在课题研究、职工岗位培训和优秀高职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怎么写作,企业在学生培养方面提供资源,以会计专业建设的视角来全方位推进这项工作.具体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商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梳理.学校根据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由会计专业学科负责人牵头,组织师资力量,对实务性比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梳理论证,结合企业资源计划进行课程的重新规划,特别是针对实训内容,拟定与合作企业的框架方案,对企业的合作制定资源开发方案[6].

2.根据会计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积极与相应企业进行磋商.学校要组织专门的力量,与意向企业进行积极的磋商,对企业能否提案例素材、能否提供岗位环境,能否提供“双师制”支持,能否提供员工考核标准,能否提供学生激励支持等进行谈判,在时间安排、教学落实等细节问题进行协商,争取达成统一意向.

(二)“整合”与“分化”相结合,全方位加大会计专业课程建设

“整合”指建立会计专业课程集群,将若干个相关课程共同组成的课程集群,以课程群中的龙头课程或点课程为核心,其他相关课程为辐射.与企业建立合作,进入真实企业运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靠单个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应对企业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课程集群的整合和协调,提升解决问题的整体实力.“分化”指根据与企业的契约,以解决问题项目为主导,设计多个“菜单”,也就是同一门课程群的学分可以有多种获得途径,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菜单”,完成相应的任务就可以通过该课程.学校在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前提下,要把会计专业的50%及以上的课程课堂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改革,如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结算、财务会计、审计等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都应该结合企业实务进行操练,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变班级行政化管理改成企业化管理,以员工标准进行考核,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及资深专家定期到课堂与学生交流,学生也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实习工作,将课堂所学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