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有效实施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42 浏览:106656

摘 要 :建设事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必要要求,也是保证事业单位业务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事业单位在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当前内控制度建设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及有效实施的措施.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建立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推行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资产流失等经济损失的现象时常发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升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存的不足之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一、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保证单位管理活动正常有序的运行的监督机制.内控制度往往可以用于实现事业单位的相应目标,也是事业单位管理、控制自身财务的关键,并且能够为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因此,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和保护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具有更加真实和可靠,而且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下,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也是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的前提条件.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能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内控意识相对薄弱.首先是在某些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无法参与业务管理活动和单位的重要决策,财会部门仅被当做付款部门,达不到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的控制作用,不能准确、全面的定位事业单位中财务与会计工作.其次,事业单位很多领导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缺乏对内控制度知识的了解,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具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目前来说仍较为薄弱,虽然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较为频繁预算调整追加,使得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加上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等原因,使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削弱.例如在很多事业单位经费支出采用实报实销制度,只要得到审批人员只要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要给予报销,这样导致财务监督与控制形同虚设,往往使内控措施流于形式.

(三)内控制度无规章可尊循

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并且把关防范风险的要求和规定添加到了每一具体业务发生的控制的条款中,进而强调突出了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一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的现象,没有很好的分离和相互制约;二是会计、仓管、经济业务决策人和经办人缺少制度的限制存在重复的隐患,比如出纳兼任仓库保管员等现象;三是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小组, 内部审计由会计担任,而没有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不能形成制度化;四是财产清查具有随意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制度,清查期限和清查程序不清晰;五是不重视风险控制, 对一些隐患意识不够,致使出现重大损失.

(四)相关人员素质不强

在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会因执业人员的素质不同,往往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如果忽视内控制度的建立,这将会直接对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而且因由于人员素质的限制对内控制度认识的欠缺也将导致内控制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导致了有些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而缺少协调性,内控制度管理较弱的状况也就不可避免.

三、建立和实施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增强控制意识, 强化责任意识

在《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规定: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全面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责.各级财政部门要让各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现单位经济目标、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单位领导培训学习或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单位财务部门进行适时的宣传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体意识,并通过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二)健全预算制度

现阶段部门预算制度是由以前的功能预算制度演变而来的,这是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是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预算一经审批之后,不得随意调整,把每个部门单位的所有收入与支出事项都应当纳入部门预算的范围之内.二有机的整合部门预算与事业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预算部门要树立法制理念,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杜绝集体舞弊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要抓好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财政现资金使用效率、挪用专项资金、随意更改预算以及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等等.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组成内控制度的管理制度应当互相衔接且各个环节相扣,因为制度的落实将是内控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防线,只有严格的执行制度也不至于使制度流于形式.《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预算管理、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加强岗位的控制工作,达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的效果.首先是要确定什么样的岗位是不相容职务,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还要令不相容的岗位能够互相约束、互相监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与权限.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规范的审批程序,对于每一项收入与支出,通常是由经办人先是由审批人员在原始凭证上先签字,审批通过之后再收财务部门审核报账的方式进行.而采用先审批后审核的方式,不利于监督作用发挥,这种将授权批准代替了监督审查是不够科学严谨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要对单位每一个收支重点环节进行掌控,不仅仅是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这就需要内部控制人员把握好控制面与控制点的尺度,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内控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制度执行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制度的相关员工素质培养.首先,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的要求,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会计执行人员的业务基本能力要不断加强培训,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文化与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的同时,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相应人员的努力下得以不断的发展完善.而建设事业单位中的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监督机制,首先是作为对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监督及管理部门的财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经常随机对有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对内控制度进行及时的评审和修正.审计部门也要客观公正对部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作出的评价,并时常对各部门单位进行财务监督.只有部门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视起来, 才能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