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与完善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57 浏览:3188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89-01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内部控制概念演变与发展的讨论,分析我国内控概念的创新,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内部控制 概念 创新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内部控制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所存在的差异,基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定义:“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

2.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如下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使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上述内部控制的定义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互交织的一个系统;其二,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种动态过程;其三,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深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是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在与国际内部控制体系趋同的过程中,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一)由制约观念到发展观念

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更加关注于企业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一个企业发展来看,战略目标尤为重要,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方向,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也不例外.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在目标中体现了“战略目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内部控制概念,这是一个突破,使内部控制可以从战略高度关注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二)由借鉴国际到自主创新

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是在研究国际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和改进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吸收国际尤其是美国内控标准的先进理念,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国企业实际,又与国际控制标准趋同的公认内控标准体系.而且在制定过程中,虽由财政部牵头、六部委共同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但其在全面起草阶段深入各大城市的近30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随后的初审修改阶段,又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航一集团和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学者对起草的各项控制规范进行了初审把关,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由会计控制到综合控制

控制规范若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层面上,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不够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所以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由原来的会计控制转变为综合风险控制,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由人为分割到一体化推进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重视对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研究,研究人员在理论的引进、完善和实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纵观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仅注重其操作性,指导性,而且更加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统一认识,逐步形成了以公认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特殊控制标准为补充,行业内控监管评价为保障的运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模式.

三、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完善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充分汲取了各国的精华,考虑全面.但是,还存在着改进与发展的空间.

首先,在报告目标方面,摆脱仅局限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误区,使报告目标为企业进行多维度的怎么写作.其次,在合规目标方面,本文认为我们不仅仅需要遵守外部的法律法规,遵守内部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同样重要.最后,内部控制目标层级关系的完善.虽然我国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层级关系,应该进一步强调战略目标的地位.战略目标应是最高层次的,它可以从总体把握全局,其他几类目标都应当与战略目标协调一致,为战略目标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