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与治理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73 浏览:11689

【摘 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在对上市公司其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分析后,首先提出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带来的企业会计数据失真等问题,然后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治理对策,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

【关 键 词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治理

利润是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和监管者均高度关注的重要综合指标.当上市公司因其“实际利润”影响到资源配置资格时,往往会采用利润操纵而重组“报表利润”.这种做法会歪曲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隐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严重地妨碍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全面透析和探究,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问题及危害

㈠相关概念分析

上市公司对利润的调节手段,从法律法规角度上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手段的调节,称为盈余管理;另一类是非法手段的调节,称为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在会计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应用,主要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来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合理避税等目的,使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和才能得到认可.而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的一种蓄意欺诈行为,采用不合法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所以盈余管理不同于利润操纵,前者是一种合乎法律规范的利润调整,是管理者希望通过该管理而使企业的盈利趋于预定的管理目标,而后者突破了法律限度,是管理者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为一部分人如少数管理者或大股东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者.

㈡利润操纵带来的问题

调节利润的目的在于粉饰财务业绩,而这样做可以看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失真,即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违背了客观性、可比性及一贯性原则,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二,它还暴露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不够具体和完善,留有一些灵活性和真空地带.第三,从近几年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件的增多和司法查处力度不足可以看出我国的政府监管工作不够到位,相应的法律规范也不够完善和具体.

㈢利润操纵的危害

由上述问题可以得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会带来诸多危害:给投资者、债权人的决策带来误导,以至投资失误带来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股市的正常发展;上市公司利润虚增会造成国民收入超过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扰乱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秩序;这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为部分作风不正的上市公司领导化公为私、贪污腐败大开方便之门,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以蒙混过关,动摇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之道,污染社会风气.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分析

㈠为了募集到更多的发展资金

1.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摘牌.《证券发行与交易暂停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停牌,限期不能扭亏为盈公司的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公司取得发行额度并获得上市相当不易,所以上市公司宁愿在账务处理上玩弄花招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意连续三年亏损被摘牌.

2.保持或重新获得配股资格.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可以从社会上直接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目前,配股是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手段.所以,未失去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保持资格,失去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千方百计重新获得配股资格,在公司经营业绩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只好借助于其它形式.

3.扭亏为盈,改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形象.公司上市对于企业的另外一个影响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公司的股票就会进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形象也随之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当年每股净资产底于面值,就要被实施有别于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名称之前冠以“ST”的符号以示区别,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要被暂停交易,甚至被“摘牌”.所以,业绩不佳或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的股东、管理层以及地方政府都希望扭亏为盈.如果正常的经营不能保证上市公司摆脱困境,一些相关的利益关系人就会采用利润操纵的方法借以扭亏.

㈡内部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度的缺陷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相对集中,未形成真正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导致产权责任不明确,国有股权的代表难以规范.我国大多数挂了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政府主管部门严重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由于以上原因形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业务活动按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地记录于正确的账户;保证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账实相符等.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缺乏,就会给会计舞弊以可乘之机.

㈢会计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会计制度的发展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这始终是我国会计行业的软肋.制度缺陷使得对某些会计事项的计量和处理具有很大弹性.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这其中又夹杂了会计从业人员较大成分的主观判断,所以为会计从业人员利用计量方法的可选择性和会计估算的主观经验性对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

三、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治理体系的构筑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因素,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上的缺陷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而法律制度体系(主要是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和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是导致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直接原因,加上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对法规制度执行不力(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制度和政府监管),使利润操纵行为缺少应有的制约.综观起来,对利润操纵治理体系的构筑,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创新、制度变迁和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㈠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完善审计委员会及独立董事制度

⑴完善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由于监事会成员大多是公司员工或股东,缺乏独立性,而且其在信息优势上不足以与董事会和公司经理抗衡.所以,由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共同担负对公司会计核算资料的监督职责是目前制度安排下的一个理性的选择.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在职责安排的制度设计上,侧重点不同.监事会的职责在检查公司的财务决策上,即公司的资金调度、安排,利润分配、薪筹等方面;审计委员会的职责集中在财务活动和结果的会计审计方面,如复核公司会计报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与之沟通并对其工作进行评价等方面.


⑵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监督管理层向其提交会计核算资料,因此董事会中应该有外部独立董事,使上市公司的决策权有外部人的监控.对于出任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要强调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唯有其独立,才能使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相信他们的客观、公正;唯有其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行业知识,才能胜任对制止利润操纵的监督.此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审计委员会中的董事才能合格、胜任地完成对制止利润操纵的监督工作.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治理机制处于关键地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通过对会计和其他业务处理程序的控制,有助于减少会计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可靠.内部控制并不是仅仅防止、发现、改正下级员工的舞弊和差错,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结构,包括防止、发现、改正经理人员的舞弊和差错.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要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报表的监督作用,就必须使用内部审计向监事会和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产生高质量会计报表的基础,虽然管理当局负责内部控制,但内部审计师要评价和报告这些天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㈡完善企业新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增加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把利润操纵行为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正像以往会计规则的每次修订一样,尽管其本意都是为了规范,实际上的每一次改变都为新的不规范提供了机会和手段.因为准则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本身就是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只要存在准则、制度,就会存在漏洞,而且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现有准则、制度不可能规范现在、未来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者们要认真审查已经颁布的准则和制度,发现其中的真空和漏洞,相关部门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又要检视当前的社会现实,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断完善有关准则和法律制度.但是在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的同时也要保证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即加强有效监管,从而达到抑制或消除利润操纵的目的.

㈢证券监管和司法介入

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负有直接的监管责任,如果证券监管机构制度健全,监管有力,那么不仅有关公司的证券法规可以得到切实贯彻,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随着我国证券法规的日益健全和证券监管部门力度的日益加大,上市公司的行为必将规范,上市公司的质量将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此外,司法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法律责任落到实处,特别是将民事赔偿责任落到具体个人和利益集团的关键.我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来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和及时.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不仅仅是会计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体制、法律等多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有关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