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17 浏览:9011

摘 要 :文章首先从账户管理风险、贪污诈骗风险、竞争风险、审核风险、人员管理及制度执行风险等5个方面阐述了支付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并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账户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防检测识检测手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等角度探讨了加强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 键 词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何丽琼(1971―),女,福建福清人,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会计师,研究方向:银行会计.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62-03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通过传统的票据结算功能、多样化的信用支付工具,方便灵活的怎么写作手段,发挥着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清算的相似度检测作用.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迅猛发展,支付结算渠道不断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支付结算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并直接威胁着银行、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如何防范支付结算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账户管理风险

一是结算账户管理风险.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必须提供有关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原件)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开户证明、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等.但如果个人用虚检测或单位用虚检测验资报告骗取检测的营业执照到银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银行的潜在风险已经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存款人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骗取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非法存款人企图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非法的犯罪活动而冒用合法存款人名义开户或用虚构的单位名称开户或用注销的单位名义开户;也有的合法单位为达到规避管理或单位内部管理的目的而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违规异地开户或多头开户.而银行未能认真执行真实性审查职责,对开户资料审查不严,甚至于为吸引客户,主动为客户违规开立结算账户,从而为支付结算业务埋下了诸多的风险隐患.二是内部账户管理风险.内部账户管理不规范,挂账事项没有有效的分类管理,责任不清,原因不明,对于长期挂账户未及时清理,存在内部作案隐患.

(二)贪污诈骗风险

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扩大,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利用尖端技术伪造或变造票据及印鉴进行诈骗,或监守自盗或内外勾结伪造会计凭证盗用资金而产生的风险日趋突出.

(1)犯罪分子伪造变造银行票据及结算凭证、伪造银行预留印鉴诈骗盗用资金.犯罪分子或通过涂改、挖补等手段更改出票金额、收款人,或通过防真技术克隆票据及结算凭证或企业预留印鉴,骗取银行和企业的资金.

(2)内部人员贪污挪用资金.部分银行内部会计人员通过伪造进账单、电子汇划补充报单等会计凭证,凭空捏造收付款人空转账务,借暂收暂付科目空挂账务盗用资金;有的内部人员通过抽单盗款、私制凭证偷盖印章、涂改凭证日期、延压单据等方式贪污挪用银行及企业资金;有的利用伪造存单非法吸收账外存款、内外勾结参与银行承兑汇票诈骗、虚开存款证实书和承诺书、参与非法借贷等,骗取并贪污、挪用银行和客户资金,事后还通过签发检测对账单来隐瞒作案行径.

(3)犯罪分子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利用检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有的犯罪分子采取编造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材料、伪造购销合同和虚构担保,以及伪造财务审计报告等手段到银行银行承兑汇票,而银行没有对单位资质、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也不核实合同的真伪就承兑,当承兑申请人不是交纳足额保证金时,一旦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足付款,必将引起银行垫款的风险.有的贴现、再贴现银行对票据所记载的事项审查不严,致使一些背书不连续、绝对记载事项不全等有瑕疵的票据流入银行,从而卷入不必要的票据纠纷,有的收到克隆的银行承兑汇票,虽然按规定查询查复,但由于犯罪分子采用高科技手段,仿真程度十分高,隐蔽性越来越强,依靠临柜人员对票面的审查和一般的书面查询很难辨别真伪,贴现银行仍有可能蒙受资金损失.

(三)竞争风险

各家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或争市场地位而盲目铺摊设点;一线网点任务重、压力大,是否完成任务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利益的重压下,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放弃风险控制为代价,片面追求存款业务发展,为了完成存款任务、留住大客户,面对客户的无理要求不惜放弃原则,违章操作.在日常经营中,片面追求以规模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业务发展,而疏于管理,从而导致业务管理的混乱和风险监控的不力,可能因无序竞争而形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支付结算风险.

(四)审核风险

在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临柜人员对支付凭证记载的要素审查不严、未按规定流程支付结算业务,以及未严格执行先收款后付款“银行不垫款”的支付原则,均可能形成支付风险.客户预留印鉴做为银行审核客户各项支付结算业务的支付依据,核验印鉴真伪是把控支付风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行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折角验印来鉴别印鉴的真伪.当业务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部分临柜人员折角验印流于形式,未严格进行双人验印,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遇到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电子仿真技术伪造的足以以检测乱真的客户印鉴来业务时,临柜人员仅凭肉眼往往难以辨别真检测印鉴的细微差别而形成审核风险.支付结算业务时,银行必须按规定对支付凭证的各项要素如出票日期、收付款单位名称、、大小写金额、签章等项目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严,对收款人持有出票不规范、背书不连续、不完整、不得更改事项被更改、不得转让票据被转让以及超过提示付款有效期的票据支付,轻者引起结算纠纷,重者为不法分子利用,引发案件.

(五)人员管理及制度执行风险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大多来自人为的因素.一是会计人员政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加之劳动强度过大,导致工作质量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形成差错、失误的风险.二是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差,品质恶劣,内部作案监守自盗,造成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三是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员工间相互盲目信任、互不设防,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听之任之,麻痹大意的失职风险.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现在银行的制度建设相对健全,职责分工、操作流程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有些会计人员只讲关系、协作,不讲职责、原则,丧失了对违规导致风险的起码警觉,淡漠岗位职责,甚至发现违规现象也无动于衷,使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名存实亡,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盲目顺从,丧失原则,对经营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敢抵制报告,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执行力.十案十违规,诸如重要章证保管不善、岗位分工不明确、未严格执行岗位轮换制度、柜员操作屏幕未及时退出、对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都为案件的发生埋下伏笔.

二、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防止支付结算风险的发生必须从队伍建设抓起.一是要实行会计人员准入退出机制,把好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关;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会计人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防止内部人员作案;四是根据业务发展和会计工作的需要,合理充实会计人员,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五是做好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工作,把好重要岗位的用人关.

(二)强化账户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控资金支付风险

一是加强结算账户的管理.银行应充分利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查询等功能,加强对存款人基本信息及已开立账户情况等的审查,坚决杜绝存款人利用虚检测开户资料骗取开户情况的发生.在全面运行账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快网络化建设以实现与征信系统、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部门等系统的联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开户银行对客户提供资料真实性审查困难的问题,及时了解单位的变化动态,依靠技术手段做好账户管理工作,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管理上应改变银行账户的审批层级,由银行后台部门集中管理账户的开立审批,以规范账户开立使用,强化账户合规管理,避免由于一线网点片面追求业务发展,在开户资料不全或有瑕疵的情况下,违规为客户开立账户,形成结算账户风险.二是要强化内部账户管理,严格开户手续,加强对内部账户使用的监督检查、实时监控及对账工作,定期对内部账户进行清理,发现异常要及时追查,杜绝内部人员利用账户作案的可能.三是加强不动户管理,消除不动户管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按不动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不动户转入、转出及使用控制,严格不动户恢复正常使用的审批手续,把不动户管理作为稽核检查的重点而非盲点.


(三)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防检测识检测手段

一是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银行票据的防伪技术,提高银行的验票技术,降低犯罪分子伪造、变造和复制银行票据的可能,加大犯罪成本.二是推广电子验印系统的运用以逐步替代人工肉眼验印的方式,仿真印鉴的出现对现有的人工折角验印方式已构成了极大威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运用高科技的电子验印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仿真印鉴带来的风险.三是加大支付器等科技产品在银行票据结算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增加支付做为票据支付的辅助条件.四是银行间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票据查询系统,共享票据信息资源,提高票据查询效率以防范诈骗案件发生.

(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是银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控管理,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柜面操作,切实加强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营业机构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细化岗位流程,严格岗位分工,强化岗位制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健全岗位职责体系,严禁不相容岗位混岗、串岗,对易发生案件的重要岗位,要实行定期检查、岗位轮换、强制休检测及离职离岗交接制度.

建立重要事项审批制度.会计人员重要会计业务,如开销户、错账冲正、账目调整、大额支付、自制补制凭证、查复业务、挂账及临时过渡业务核算、拒绝付款、可疑支付交易等必须经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行长审批同意,做出实时授权后才能.

建立重要物品管理制度.对会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要严格执行入库、登记、领用的手续,对重要物品的领用、保管、发出、处置建立可追溯的记录.重要物品要实行专人管理,非营业时间入保险库(柜)保管.对重要空白凭证应纳入表外科目核算,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行长和上级行应定期不定期对重要空白凭证进行查库,确保账实簿相符.建立账务核对制度.商业银行应通过账账、账款、账实和账表的账务核对,完成对会计账务处理全过程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外部对账制度,由账务经办人员以外的人员账务核对并经指定人员确认账务核对结果,加强对账单的回收管理,及时核对收回的对账回单,提高对账工作的时效性,对于账务核对不一致的,应当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建立会计检查及整改制度.会计检查是防范操作风险、及时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应加强事后稽核及会计检查,充分发挥会计检查工作的监督控制作用,根据银行内控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范围、检查手段、检查频率、检查形式.利用系统资源把非现场监督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大防范核算、内控、操作风险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组织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认定,通过严格问责,提升检查的震慑力,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

银行处于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有的企业和个人从正常渠道不能得到银行资金,就通过非正常渠道贪污、挪用、诈骗银行资金,且犯罪智能及技术日益提高,银行防范支付案件风险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和艰巨.只有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及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从体制、流程、科技、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强化监督制约措施,才能全方位提高银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