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风险与控制问题的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39 浏览:81829

摘 要:审计风险不但会给审计利益关系人和审计主体带来损失,同时资源配置也会不合理,资源严重浪费.审计风险刚开始不会表现出损失联系,而是通过潜在的风险转化成现实审计诉讼与行业风险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审计风险成因进行控制与防范.

关 键 词 :审计风险 风险控制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执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对会计事务所评估与控制审计风险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挑战,并且审计风险问题受到了职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审计风险,利用审计风险模型等控制方式实现审计控制与防范,是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分析审计风险

1.1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最早审计风险是AICPA(全称是: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说明》附录:AR等于IR×CR×AP×TD提及到的,其中IR是固有风险;CR是控制风险;AP是分析性的程序风险;TD是实质性的测试允许细节错误可能性,三个要素分布在审计过程内外.审计风险控制与审计人员没有绝对关系,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内部相关制度检测而定的.风险控制被评估,但是无法实现控制和影响.在审计风险控制前需要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没有发现报表中遗漏与错误,并且测试时也没有发现风险.

1.2审计风险的现代化模型

见证准则委员会和国际审计对传统审计模型进行修订,表述如下:AR等于RMM×DR,AR是审计风险;RMM是重大报错风险;DR是检查风险.重大报错风险为财务报表审计前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与传统设计风险模型比较,在形式上有所简化,并且外延与内涵都有所扩大.新模型规范了认定层面风险的同时,对战略层面风险也涉及到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包括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和业务产品等工作.通过对企业基本工作的深入了解,可以评估出重大报错审计风险中 会计报表在层面上的风险.

2.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使得审计结论和实际情况相背离,增加了各个方面损失可能性.

2.1审计主体因素

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选择方法与注册会计师本身能力、经验有直接关系,并且这些定性因素都会造成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强调更多的是审计风险无法平衡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应该以审计风险为前提条件选择适宜的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通过非抽样和抽样审计相结合方式应用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所以审计结果会存在不可避免性错误.虽然社会经济在逐渐发展,抽样理论有所深入研究,但是审计中应用还不算成熟,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抽样中样本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反映出整体,审计结果和事实间有很大差距,从而形成了审计风险.

由于注册会计师本身能力和实际经验有限,审计结果很难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水平,社会与注册会计师理解审计内容与要求上也有所偏差,从而经常使得会计师陷入矛盾的诉讼案件中.也就说明,注册会计师与信息需求者之间风险承担是相对的,并且注册会计师还要相应的承担审计意见风险.

会计事务所角度分析审计风险问题,如果其组织整体体制才能在缺陷问题,质量控制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产生审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事务所独立性较差,风险就会增加,连带着审计风险也会提高.

2.2审计客体因素

审计客体就是被审计单位,其内部存在治理缺陷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被审计单位有治理缺陷,从管理层上就有可能形成集体“会计查重作案”.注册会计师正常执行审计程序是不能够清晰判断出风险欺诈与舞弊行为的,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范围.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要求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关注与评价,从而获得客户资信情况、内部管理情况、客户风险等.并且客户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善性直接与审计风险控制效果有关,且影响着审计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更多的关注与评价客户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地控制客户评估风险,避免审计产生审计风险.但是,有数据资料显示,被审计单位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高层管理还是会出现舞弊行为,使得内部控制无效.

2.3审计环境因素

审计活动也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物,在逐渐演变过程也会特定怎么写作于政治经济环境.审计作为审计主体作用在审计客体上的一种活动,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或者是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审计活动和审计风险.

审计主体关注审计风险也也包括法律责任、社会经济活动与法律关系范围内的调整,而审计活动又是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越大,其联系也就会越强,审计人员需求量也会越大.审计风险形成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础检测设上,根据检测设依据得出逻辑结论,对社会对于注册会计师和责任要求.而社会公众需求对审计信息要求和注册卡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信息间具有一定差距,其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和审计意见主要怎么写作于财务报表,并给予一定合理保证,但不绝对.可是社会公众任务财务报表不存在舞弊和错误行为,因此被审计单位所反映出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流量,就不可避免的违背了社会公众期望和审计,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了不防范的审计风险.

3.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

3.1增强审计人员防范意识

审计人员自身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意识到审计风险损失、风险管理和控制与审计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增强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并且加强审计人员社会职业培训教育活动,深入规范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管理,维护审计行业和职业良好形象.审计人员应谨慎接受被审计客户,基于审计实践的开展,一部分会计事务所不太重视业务约定和签订,或者行为不够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双方权利职责,如果发生民事法律纠纷案件,无法有效保护双方权益.审计业务要求会计事务所全面评价自身能力和独立性,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够有责任心、正直和诚实.综合评价客户信誉度,正确评估客户风险后,与客户之间签订业务约定书,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

3.2建立健全审管理制度

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需要结合行业、政府和社会三方面,形成一体化的监督管理机制.我国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方面需要监督指导注册会计师,严格执行导向作用.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定期向当地政府提交报告,实时监督行业规范性和工作规范性.

本文就我国审计风险和相关控制问题进行分析,从审计风险形成因素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对比分析审计风险模型重建特点.随着人们对会计审计期望值的逐渐提高,会计师的风险和责任也就越大,会计师应该采取有效程序与方法,降低审计成本,同时降低审计损失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