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集团治理的会计信息失真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40 浏览:131887

摘 要 :科学的企业集团治理模式能够保证集团决策具有科学性,能够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然而我国企业集团多由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产生于特定的经济体制背景之下.暴露出治理结构弱化、治理水平不高等症结.我国、集团治理的现状进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针对现状,企业集团应谊不断完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借鉴国外选择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治理模式.

关 键 词 :企业集团治理;治理现状;会计信息失真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180-02

1 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现状

我国企业集团的兴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国务院批示了《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揭开了企业集团在我国大陆兴起的序页,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也促进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一些大型的股份公司纷纷剥离出优质资产组建新公司上市.原公司则整合剩余资产成立集团公司退居二线操纵上市公司,这也使许多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集团公司)纠缠不清,为其后来的治理困境种下病根.


1.1 产权不明晰.国有股一股独大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被政府控制,企业更倾向于是政府的下属行政机构,而并非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这种行政性的企业制度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因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幅度较小,基本上没有改变企业的性质,虽然引入了其他投资者,但并没有对原有的控制权造成冲击,这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降低了改革的效应.

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变了国有股一统天下的尴尬局面,但又产生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广大的中小股东很难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足够的影响,同时国有股不能流通.中小股东“用手”的内部治理机制和“用脚”的外部治理机制失灵,这也意味着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失效.

1.2 非理性扩大规模,盲目实行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但企业如果过多涉及不熟悉的领域,也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造成主业不突出、机构臃肿、调度失灵以及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反而加速了企业的衰亡.写作技巧理论认为,当一方将决策的权力授予给另一方,并对另一方提供相应报酬时,写作技巧关系就产生了.股东和经理之间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写作技巧关系,经理作为受托者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及手中的权力,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突出表现就是公司规模最大化和过度多元化.公司规模越大,经理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利,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经理的职业风险,加大经理在公司中地位,还可以获得更多流量的支配权.

1.3 内部人控制阴影挥之不去,企业“家长制”作风严重

我国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也面临着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尤其是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几乎控制了整个集团的全部大权,包括公司的经营决策、资金调动以及人事安排.在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的权利与责任脱节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利已主义行为.事实上,我国很多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或总裁在集团内保持着较为严重的“家长制”作风,他们决定着公司的一切大小事务,使得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同时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侵吞公司的财产.

2 现代企业集团治理问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2.1 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大股东几乎完全支配的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其他投资者难以发挥对公司的控制作用,这就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的制衡机制失灵,其直接后果就是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在机构、资产、人员、财产和业务上没有分开,为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将上市公司资产和资金掏空从而侵蚀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利益提供了可能性.尤其当治理结构不完善时.在内部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行为,即经营者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甚至提供虚检测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2 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在于当投资者发现或预见到公司出现经营不善的行为时,他们通过“用脚”的方式影响股价,导致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增加,以惩戒管理层.然而,我国很多企业采取虚构利润的办法来“包装上市”,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受到,严重影响:经理市场和接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市场声誉效应在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上成效不大,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其独立性常常受到干扰,严重影响了执业质量;一些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十分复杂的角色,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公司管理层的任命中经常施加影响,致使公司管理层权责不清,导致公司治理层趋于无效,‘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3 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优化经营者激励的信息基础.一方面,它是合理设计经理报酬契约的直接基础,委托人依据会计信息反映出的公司业绩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市场评价公司价值的基础,从而对激励经营者发挥引导作用.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会导致激励约束机制失去评价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还是以财务性指标来考核企业管理业绩,或是根据对内的预算或利润差异分析报告进行利润差异分析,或是根据对外财务报表,通过计算投资收益率、剩余收益指标进行指标分析.计算财务性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是会计数据,但这种财务性指标业绩评价方法,只注重最终取得的财务性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是否比前期有进步,而不去探求财务数据背后的真正根源,忽略对企业经营质量本身的分析.业绩评价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业绩评价中,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利润,甚至诱使企业管理人员投机.

3 关于完善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的思考

3.1 规范组织结构设计.选择适当的公司治理模式

事实上,适应集团公司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以及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也普遍采用母子公司式组织结构,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超出了应有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母公司更倾向于把子公司看成自己的分公司,丽忽视了子公司独立的法人地位,鉴于此,完善我国企业集团的治理机制就必须先明确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再选择适合集团公司发展的治理模式.目前世界上成熟的治理模式有三种,即美英治理模式、日德治理模式和东亚家族治理模式.美英治理模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上,强调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要求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股价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价值,经营者也会因来自控制权市场的压力而努力工作.在日德治理模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股票流动性小.利益相关公司通过参股、人事交叉及契约等方式结成企业集团,股权变动及人事变化较为稳定.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而培育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美英治理模式在我国很难发挥作用,我国企业集团可以借鉴日德治理模式,通过引入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3.2 构筑内外部监督机制

(1)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在引人独立董事 制度的过程中,独立董事提名机制不完善而造成独立性不强,独立董事管理经验和专业性不强而引发的参与决策薄弱,独立董事知情权不完善而缺乏监督力度等.通过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的提名与选聘机制,使独立董事的提名和选聘在程序上具有真正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能作用.

(2)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在产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丧失市场,导致企业亏损,企业股东就会通过“用脚”对现有管理层形成制约,这种制约机制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敬业程度,防范道德风险.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培育职业经理人,可以增强管理层个人责任.建立起良性的经理人市场,同时增强其经营责任和法律责任,将有助于增加经理层的独立性,对股东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企业业绩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企业股价的下跌,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或其他企业就可能大量购入该公司的股票,通过“敌意收购”或者其他的方式直至控制该企业,从而导致企业现有领导层改组,现有的经理人员被撤换.为防止出现这种控制权转换,企业现有经理人员就必须提高工作努力程度.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进行筹资,对公司的监控治理作用发挥有限,因此,要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就必须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尽量减少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

3.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企业集团最早产生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经多年的发展,其治理结构、集团运作及组织形式都较为成熟,但同样面临着降低写作技巧成本,提高集团治理绩效等一系列问题,因而,经营者薪酬福利体系、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相继应用于公司治理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仍不完善,虽然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但具体应用于实际并使之发挥相应的作用,绝非朝夕之事,况且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环境,其适应性很难保障,所以.我国企业集体治理决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经验,因加以甄别,因时而为.同时,我国企业集团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寻求自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