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职高会计专业情景化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62 浏览:131369

《基础会计》学科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因而形成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低的结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化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情景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创新.

1.创设情景,贴近学生认知、分层推进

情景的创设至关重要,一个生动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分层情景会更有效地呈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感知和内化.因而,情景创设要具体化,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已有认知,应采用分层设置情景法.

例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课程《基础会计》中“会计要素及平衡公式”,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教学中可以分层、分步创设如下情景.

第一步:理解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一般而言,会有三种教学思路.第一种,教师考虑到学生对此难以理解,索性在教学中弱化对定义的独立理解,不予解释.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建立在这些定义的理解可以通过今后系统学习加以弥补,学生通过具体的知识运用,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些定义;第二种,教师能认识到专业定义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学生对其应该加以理解,但是,在如何让学生有效理解的问题上,找不到更加适合的方式和教学手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仅仅停留在对专业定义的字面解释上.第三种,教师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定义.

当然教师也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或一件自己的物品,创设教学情景.因为这书或物是教师拥有的,所以它们就是教师的资产,它的是多少,那么自己的资产就有多少;又因为所有者是本人的,所以本人对该这书或物有所有权,本人的所有者权益就等于这本教材的.

这样的情景既简单明了,又把那些难懂的专业定义解释的清楚明白,让学生在情景中直观,简单地感知到新知,并加以理解.

第二步:理解负债和“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教学中笔者同样根据根据上述例子接着创设情景.先从某学生处借来一元,这时我手上就有了三元硬币,而且是本人拥有或控制的(拥有2元,控制1元),所以本人的资产就有三元了;又因为其中二元是我自己的,所以三元资产中有二元是本人的所有者权益,另外一元是刚借来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学生自然会回答:这是负债.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资产(3元)、负债(1元)、所有者权益(2元),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它们三者间有什么关系,就很自然地就得到了“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了.这样比照教材中讲资产有两个来源,一个形成负债,一个形成所有者权益,然后来举例子证明的正面引导,教学效果上明显好多了.

第三步:理解收入、费用和利润.如果按照教材中的定义去字面讲解,显然对初学者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为了便于学生内化吸收上述概念,笔者教学时直接将收入定义为:卖东西应获得的钱;将费用定义为:写东西或为了卖东西而付出的钱;将利润定义为:收入减掉费用就等于利润.然后运用直观经验法引导学生去解读、理解课本上的定义,这就容易得多了.

延续上述情景,教师马上拿出币,走到某学生面前,创设第三个情景,向学生“写”了支笔,那么这花了的一元就是企业的费用.然后,再走到另外一个学生面前,把笔给他,跟学生说:现在我雇你做工人,用彩笔(事先准备)在外壳上写上“诚信”.等学生做好后,教师付给了他一元,这时再问学生这时付出的一元是什么?学生则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也是费用.然后,再走到另外一个学生面前说:现在我把这支笔三元卖给你.拿到三元后问学生:这三元是什么?不需要教师解释了,学生马上就回答了:这三元是收入.接着问:那么我们赚了多少?学生答:一元.教师问:这一元又是什么呢?学生马上回答:这是利润.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收入等于3元,费用等于2元,利润等于1元,同时询问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就可以得出“收入-费用等于利润”的会计等式.这样就简单明白地让学生感知到了什么是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情景的创设必须要贴近生活,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同化.

2.演示讲解,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讲解其实是贯穿于情景的呈现过程的,创设情景的好比是构建了一个人的骨架,演示讲解则是让它变的有血有肉.骨架是根本,血肉则是则确定了这个人长得如何.所以,《基础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情景的呈现最终还是要靠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当然它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媒体展示就是一种,但无论如何展示,最终还是要凭借教师的言行展示和讲解的.所以,教师演示讲解如何同样也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学生是否能理解,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学生是否感兴趣,在多大程度上感兴趣,由此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