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10 浏览:157077

[提要] 目前国内普通会计人才的饱和和高级会计人才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学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现状迫切要求高校会计教育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卓越会计师”培养理念的产生以及“卓越会计师”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 键 词 :会计学;卓越会计师;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48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9日


一、地方本科高校“卓越会计师”角色定位与能力框架

(一)角色定位.面向国内大中型企业,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面对具备“卓越”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培养熟悉最新会计法律法规,能够独立承担行业会计业务,具有系统的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财务预算与决策、审计与税收筹划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创新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二)未来职业体现

1.毕业目标:0培训就业;

2.1~3年内目标:达到企事业单位财务骨干、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的能力与素质;

3.5~10年内目标: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能力框架.卓越会计师应遵循“知识体系――岗位技能――卓越能力――执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基本框架进行分层交叉培养,层次划分如下:第一层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层次――会计分工岗位知识;第三层次――财务管理岗位知识;第四层次――综合会计业务运作能力;第五层次――创新创业能力;第六层次――会计执业能力和会计职业素质.

二、基于“卓越会计师”理念的培养方案设计

卓越会计师应按照校内校外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即实行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校外“执业能力+职业素质”的“3+2”培养模式,是指校内对学生按照“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三方面进行阶梯型培养,同时在校外以“社会精英会计人才”担任的社会实践教师在其所任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执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其中,“专业认知”包括学科基础认知和会计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包括专项会计岗位运作能力、财务岗位运作能力、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专业创新”包括创新、创业能力两部分;“执业能力+职业素质”是指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和会计职业能力素质.校外培养部分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或中级会计师职称以上企事业单位的“精英会计人员”作为校外实践导师,安排学生在教师所在单位进行真实业务的处理,由校外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执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走向社会即能成为合格会计员工投入工作.

(一)强化理论知识体系基础,构建职业性“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理论类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等);人文素质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体育等).

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类课程;经济学类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法律类课程(经济法、税法等).

3、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等.

4、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程、模块方向课程以及任意选修课程.其中,模块方向课程是在会计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构建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能力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行业会计模块,课程可设置非盈利组织会计、银行会计、酒店会计、医院会计等;会计控制模块,课程可设置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审计案例等.

5.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包括应用写作、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等.

(二)建立“教师-会计师”有机结合的“双证型”师资队伍

1、基础理论课程由“双证型”优秀校内教师担任.优先聘任具有全国会计师职称证书并且具有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校内专业导师”.

2、扩大“双证型”教师数量,提升“双证双师型”教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应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培训,或者参与联合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提升任课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强化任课教师的会计实践背景.

校外导师同校内专业导师结合,共同完成专业技术课程讲授、专业认知、岗位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指导.形式可分为两种:①企业教学顾问.应能举办会计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为学生及时介绍会计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②企业教师.能担任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并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三)构建“双导师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校外“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重点部分,在实践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双导师制”来实现,一方面在学校由专业教师通过课程实验和综合模拟实训等对学生进行专项会计岗位能力、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由聘请的校外实践导师在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两方面相互配合,旨在培养拥有卓越理念的“卓越会计师”人才.主要按以下思路和流程进行:

1、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培养体系.校内培养由校内导师完成,包括基本认知能力训练、专项会计岗位运作能力训练、综合财务管理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1)基本认知能力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缺乏认识和职业体验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制造、怎么写作、运输等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模式的认知,理解会计业务和财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基本特征,了解会计的基本岗位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卓越”理念(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学科基础认知.通过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理论课程学习和实验课程学习完成.学生应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应用于企业经济事务认知中;②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要求学生在认识、了解、定位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基础上,对自己大学四年乃至毕业后3~5年的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够初步形成“卓越理念”(卓越追求+卓越能力). (2)会计岗位运作能力培养.通过对制造、怎么写作、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会计业务的岗位训练,使学生了解每个会计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操作内容,并能熟练模拟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这部分能力的训练结合会计主干课程例如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法等课程的学习来完成,可与相关课程的开设学期同时进行,按照出纳、往来结算、成本核算、审计、报税等会计岗位所需的专项能力要求分项设计实验内容.这些实验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进行持续的不间断岗位能力训练.

(3)财务岗位运作能力培养.通过对制造、怎么写作、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企业财务管理的岗位训练,使学生了解每个财务管理岗位的方法体系和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为培养企业未来“卓越会计师”打下良好基础.这部分能力的训练按照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本运作等岗位,结合财务管理学课程实验、管理会计学课程实验、财务岗位分工实训、ERP企业经营实战沙盘演练等完成.

(4)综合会计业务能力培养.针对“卓越会计师”培养要求,按照企业会计主管岗位的要求,采用仿真企业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会计资料,让学生以会计主管的身份进行会计岗位的分工、工作权限安排、建账,对整个年度的会计业务进行相应处理,最终进行年终决算,提供年度财务报告.这部分训练旨在通过对制造、怎么写作、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一个典型企业会计系统的综合运作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各行业会计信息系统整体运作管理的方法体系和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财务管理能力,为培养企业未来“卓越会计师”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主管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即了解并体验会计主管运作企业整个会计工作的过程.

(5)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创新设计旨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或者某产品供应链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设计等.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通过专业创新创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等各种形式,由学生自选作品、自组团队、设计作品,可进行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例如酒店出纳工作流程)、企业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例如医院药品采购业务流程),也可设计某产品供应链运作流程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例如某食品企业某食品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款等一系列流程的创新创业设计),也可全面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模拟企业从注册创建到实际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2、校外“执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将学生分配给校外实践教师,在企业相应的特定会计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训练.具体岗位如出纳;稽核;资本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核算、会计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等.具体做法: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或中级会计师职称以上企事业单位精英会计人员作为社会实践教师,安排学生在教师所在单位进行真实业务的处理,由社会实践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会计执业能力培养.通过校外导师对学生的会计实务处理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通过校外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法规和制度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处理,从而解决理论知识和前沿的脱节问题,使学生在经过企业实习后切实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并形成对未来会计实务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

(2)会计职业素质培养.通过校外导师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政府等各方面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作为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姚丽琼,王菁华,梁旭雯,王浩林.“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2.8.

[2]邓学衷,姚俊俊.基于创新学习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探讨――以长沙理工大学“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财会通讯,2013.7.

[3]霍影等.高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导向分析――黑龙江科技大学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践[J].财会通讯,2013.1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