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文提纲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82 浏览:134715

当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三重世界时,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3].会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并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股东①、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为内部监控机制的特殊地位,它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美国公司董事协会在描述董事会职责范围时就认为董事会在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别董事会对信息的需求,并安排这些信息的及时提供,每年对流向董事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rdquo,[4]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为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rdquo,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主要强调管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管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认为,现代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管理组织体制,(3)管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统一起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由上可见,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怎么写作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运作的信息基础.三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东、债权人等组织外部相关者同组织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最终是怎么写作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监控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激励和评价[6].

同时会计审计系统的有效运作亦离不开公司内部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管理组织体制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持.公司治理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与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董事、监事和社会公众要从企业管理系统中获得会计信息,而企业的会计、审计系统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的模型.

四、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会计治理三者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尽管出现了复式簿记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突破,但会计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组织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属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产生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创新.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经典性会计思想的产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实践(尤以美国为甚).今天的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都产生于1825-1925年,而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时期.作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的纺织工业,首先将制造一件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内部化并一体化于一家工厂.这些纵向联合企业中的经理们要求会计系统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数据,以便于将自制半成品成本与外购作比较.然而,真正引发会计大发展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mdash,&mdash,铁路公司的出现.它们首先雇佣大批支薪经理,建立起大规模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当时铁路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深深懂得,内部信息的不断流通对于新兴大企业的有效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首创了会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由于对精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方法也大有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促成了会计脱离管理的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新的会计制度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当时还就新的会计在有关铁路的杂志和许多新出版的金融杂志上展开了广泛热烈的争论,从而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大讨论.这些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构想出并于以后几年逐渐完善的会计方法,很快便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首批大工商企业所采用,直到进入二十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它们一直是美国工商企业的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控制手段.[7]

到了19世纪后期,许多大型的工商企业纷纷学习引入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德鲁·,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厂生产速度的大增,使其对经理的要求也大为提高.由于金属生产的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牵涉到不同的活动,因此全面的协调和监督是困难的.为了对分管各个冶炼阶段的工头们进行有力的管理监督,他们发展了一套实行协调和监督所不可缺少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引进了会计凭征制度&rdquo,,每个车间在完成每一订单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费用.记载着生产每吨钢轨所耗费的各项原材料成本的日报和月报及时地送到卡内基手中,成为卡内基最主要的监督工具.

其后在二十世纪初,对公司制的演进和会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杜邦公司,它是历史上最早的权力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联合企业.与其它的联合企业一样,公司由董事会的执委会领导.除董事长之外,执委会的成员们都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业绩负责,又要对公司作全盘性的管理,而第二项责任居于优先地位.执委会在执行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由财务部门所算出的日益复杂的、关于成本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的资料.杜邦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董事长皮埃尔·,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统一所有参加合并公司的会计制度,为公司的所有工厂和办事处制定出一套相同的会计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动资本的稳定供应.他们在完成这些工作时,在现代工业会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首次将会计上的三个基本类型&mdash,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mdash,&mdash,有效地结合成一体,从而有助于为现代的资产会计奠定基础,到1910年,他们已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工业企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监督.二是设计出投资回报率(ROI)这一指标(即后来被广泛运用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利用这一指标,杜邦公司的经理们得以明确地说明,现代管理对利润率和生.

在1925-1975年这段时间里,美国企业的会计系统则受到了税法和会计准则这些外部因素的极大影响.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会计领域变得相当复杂,早期单一的会计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会计方法尚未建立起来.在会计艺术观的指导下,美国会计界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当时,对资产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纪后半期至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缺乏完整、严格的法律等外部约束公司的治理行为.这时会计便真正成为企业家们粉饰公司业绩,欺骗股东,追求个人利益的艺术&rdquo,了.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1937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从外部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国会相继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要求该组织负责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会计规则,从而使财务会计进入了接受准则规范的时代.经过SEC、APB、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及其相 乩嫱盘宓牟恍概&Gamma,0年代中期,美国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奕的过程,希图通过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准则&rdquo,来贯彻自己对企业进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就是现代企业强化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产物.


1975年以后,现代工商企业所受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必然导致组织创新,此时日本走在了企业革命的前列,创新一系列诸如适时制造系统(Just一in-time)、灵活生产体系(contingency 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商业者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对传统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许多公司决定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适时适量生产和存货控制制度&rdquo,,全面改革了生产管理方式.但同时,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仍是老一套,没能与这些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发展.因而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指出了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mdash,&mdash,管理会计的兴衰&rdquo,,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其后十余年中西方会计界在对管理会计反思的同时亦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大力吸取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现代管理科学,不仅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还产生了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制度的新分支,如全面质量管理会计、适时制度系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

通过以上历史考察可见,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技术革命引起了企业组织的变革,管理的需要呼唤着会计的发展,创新的会计系统又成为了企业管理顺畅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当企业组织还不够完善,企业缺乏外部约束时,会计系统又可能成为内部人所控制的,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而要纠正这一切,又必须依赖于企业内外部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即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五、启示

当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治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联系我国现实,在会计信息失真时,人们往往对会计本身横加指责,认为缺乏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是会计本身的失职.显然这种就会计论会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当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产生不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监控动机时,当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众多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关心的中小股东进行投机炒作的场所时,当企业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