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变革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02 浏览:34131

摘 要 :高职专业课程的考核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一种导向作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与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在考核过程中不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变革,有助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课程考核

作者简介:盛锦春(1969-),男,湖南汉寿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莉(1973-),女,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 常德 4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XJK011CZJ06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56-02

2000 年1 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式,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是课程教学整个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对高职教育来说,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考核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考核这种手段检验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大多一直沿用传统的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考核内容上,脱离会计、审计、理财、纳税申报等实际,忽视对实践技能的考核,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完美结合,这是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传统教育在课程教学上过分强调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过分强调会计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在实施会计课程考核时很自然地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核.教学目标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考核的内容自然也就体现出教学目标对知识认知的要求.这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远谈不上对所学知识创新运用或举一反三.由于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脱节,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在考核形式上,大多数会计课程考试形式比较单一:笔试多,答辩口试少;闭卷多,开卷少.课程考核绝大多数以笔试为主,期终统一通过一份试卷来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考核形式是不全面的,由于受考核时间空间的限制,忽略了财会职业环境的氛围,无法反映出学生是否掌握、是否熟练的真实状况,并不能起到全面真实有效反馈教学信息的作用.成绩评定采用一次测试定成绩的终结式考核的多,数次形成式考核综合评价的少.忽视成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结合,即“一考定乾坤”.笔试中以客观题为主的闭卷考试成为考试的主要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操作,但缺乏对技能的考核,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真实水平,也容易导致学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个考验.

第三,在考核功能上,拨高了其选拔功能,未能发挥其反馈和激励功能.但现实中似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在为最终的分数而“教”和“学”,偏离了课程教学目标,背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考核过程往往是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才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纯粹只能起到给学生学习成绩排排名,决定学生是否要补考的作用.这种考核模式更多地体现出选拔和终结性评价的功能,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考核所具有的反馈、激励功能就无法体现出来.

第四,在考核主体上,还不具开放性、多元化特点,考核标准的制订与实施脱离社会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不符合会计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课程考核基本上是由授课教师自拟考试试卷,学生答卷,授课教师评卷.如财会课程,内控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制单、出纳、稽核、记账、主管等岗位,既相互牵制又密切合作,是一个团队.而在考核中,忽视学生团队与学生个人的参与,缺乏对学生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的考核,基本上都是由课任教师单独进行,行业专家更是缺席参与考评,这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开放性要求.这种状况下,教师成了课程考核的操控者,体现的是专任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求而不是职业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要求.

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变革思路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变革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成绩功能、考试主体以及综合评分等几个方面的改革.

1.在考核内容上加大实践技能考核

注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考核,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例如“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引入仿真原始凭证,考核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识别判断能力,审核、确认、记量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等实务操作,要求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操作.而不单单只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出一段文字描述,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如“财务软件操作实务”课程,平时可通过布置一个个项目或小任务来进行考核,还可进行综合考核.

按照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课程的考核应注重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考核,这才是根本性的变革方向.

2.考核形式多样化

改笔试方式为机考方式.在电脑里可以模拟一个会计主体在一个月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教师通过E-Learning电子教学系统软件可以监视学生机的屏幕,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信息,及时控制教学进度.如果配置了某些会计教学软件,一般具有计算机自动评分功能,不仅仅在理论题上的实现自动评分,还可实现实操题的分步自动评分.这样,无论是形成式考核,还是期末终结性考核,都可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评卷工作量.

尝试采取教考分离,建立题库,将笔试挪到微机室中进行,既可以同时进行多门课程的考核,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抽取不同的试卷,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的概率,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还可通过采用小任务型的考核方式,实现由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变为多次阶段性考核的模式. 测试学生知识的综合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可以采取大作业(课程设计)方式.如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考试,可以采取课程设计这种大型作业的考核方式.任课教师事先布置本课程设计的要求,下发精简的案例素材或由学生网上找相关教学资源,通过训练完成,如:筹资项目分析报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再通过上台答辩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能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推行学历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相结合制度,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衔接,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来检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成效.相关实践课程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参加其中一种职业资格认证,替代课程终结性评价,对于可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参加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如财务管理,实行以“证”代“考”,考证成绩就可以作为课程考试的成绩.

3.充分发挥考核的其他相关功能

从教育本质视角看,考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其功能在于选拨、诊断、反馈和激励.为了做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这一环节的工作,以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强烈激励作用的考核方法或手段.

通过形成式评价考核,随时检测学生学习的不足及症结所在.这样的信息提供给教师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学生得到改进,从而实时发挥出考核的反馈和诊断功能.

4.采用开放式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可以采取学生组建小组,以团体成员的名义出具成果报告.例如,“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利用财经网络搜索该公司的财务资料,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结合当时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变化,按照杜邦综合法等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最后撰写针对该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考核评价以老师评价为主,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为辅.

可以定期组织会计技能竞赛.这种技能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对于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在确定其相关会计课程的综合评定成绩时,可以赋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比赛内容可以包括点钞、翻打传票、用友财务软件ERP-U872操作等会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核心项目.

加强校企考评相结合.鉴于会计资料保密性的特点,每个单位接受实习学生,一般也只有一两个之多,况且即使接受了,也不一定会让他们接触单位的会计资料.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是在学校这个圈子内部进行的,塔内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实际的会计职业实践及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可采取与企业财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写作技巧记账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实操.学院派专任教师定期巡回指导,随时掌握、督促、指导学生顶岗实践的情况.同时,聘请企业财会专家担任顶岗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并最终由他们给出实习成绩,这些举措可使学生学习的的目的性更强,学习的东西也更为社会用人单位所接受.

5.科学恰当地综合评分

一要加大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所占成绩的比例;二要突出平时形成式考核(包括测验、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学习表现等)所占成绩的比重;按“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来综合评定成绩.

三、结束语

课程考核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对教学活动效果测量和质量管理的工具.它与教学活动相互依存,协调发展.进行基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课程考核模式变更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积极地适应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更好地实现与会计行业工作的无缝链接,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