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信息超载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43 浏览:20518

一、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一)信息披露统计

纵观我国上市银行年度财务报告基本上都是洋洋洒洒好几百页.除了四张财务报表外,其他都是表外信息.表1是我对我国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各部分内容披露篇幅的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16家上市银行财务报告页数为194-385页不等.基本上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披露方式,披露内容也是各具“特色”,即使披露内容相同但披露顺序也很不统一.

(二)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表外信息内容丰富,包含的信息范畴很广.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披露超载但关键信息不足.目前表外信息披露出现“披露超载”和“披露不足”并存的现象.从表1可以看出表外信息内容庞杂,而且表内、表外信息主次关系不清.关键信息缺乏或者被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淹没.

2.披露超载但可靠性差.由于表外信息不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随意操控可能性大,导致表外信息可靠性越来越差,资本市场信息数量超载而质量无法保障.再加上目前违规成本小于违规收益,在利益的驱动下虚检测披露信息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3.披露超载但相关性不强.表外信息是基于自愿性披露,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为了传递良好的企业形象,表外信息披露往往报喜不报忧.从表1可以看出有10家上市银行把董事长致辞,行长致辞,监事长致辞放在财务报告,还有8家上市银行把公司获得的荣誉与奖项放在财务报告.例如工商银行2012年财务报告就有12页介绍他获得奖项.而这些信息与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相关性不是很大.

4.披露超载而及时性不强.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才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一些上市银行为了公司的形象,对公司有负面影响的重大事项延期披露,让有用的信息失去时效性,使得信息披露失去应有的效用.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除平安银行外都是三月底之后披露,还有5家银行在4月底进行公告,信息披露及时性不高.

5.信息披露可比性差.巴塞尔委员会在《增强银行透明度》中指出:“信息在各银行之间、各国之间具有可比性,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比较不同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还没有对如何披露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从表1可看出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披露秩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削弱了信息的可比性,影响了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不利于使用者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6.信息披露相对不足.现今的表外披露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对某些使用者(如经济分析师)而言严重不足,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而言,高度专业化的会计信息数量就相对超载了.对于广大投资者,日趋膨胀的会计信息不仅无法消化处理,反而加大了理解信息的难度.

二、信息披露超载的原因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超载严重,经过内外部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相关规定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完善,制定相关法律条款的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披露标准不统一.上市银行年报披露既要遵循财政部制定的准则,又要服从证监会的规定,形成了双头领导的现状.多重领导将直接导致我国上市银行年报信息冗长,甚至重复.此外,目前财务报告披露要求的制定通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导致各准则制定机构的每一项新要求都是一份独立的文件,使得总的披露要求在不断地增加.

(二)自主披露范畴不清

鼓励自愿性披露一方面使得上市公司的海量披露模式导致信息严重超载,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的解读难度和信息分析处理成本.另一方面导致上市银行披露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全面,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让使用者对公司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是否应该就此放任自主披露,任由银行把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管理者素质、公司未来价值趋势等内容通通放进去呢?

(三)重要性与相关性权衡有误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信息披露事项的要求日渐具体化,强调以相关性和充分性作为信息披露的标准.从表1可看出,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把董事长致辞,行长致辞放入年度财务报告,有7家银行把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也编入年度财务报告.这些内容看似不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但它又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相关信息.然而充分是一个没有限制性的概念,一味的朝着充分披露的方向改进,就很可能导致报表编者没有以重要性为原则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造成披露过载.

三、国际方面的经验

会计信息披露超载的现象在美、英等国已有先例,尽管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指定机构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但各种解决方案尚未能完全实现方案设计者所期望的结果.但其中引起较大关注的,属美国SEC组建的简化披露工作组,以及英国的双重财务报告体系.

(一)美国SEC的简化披露模式

对于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的改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认为详尽的信息披露虽然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但也增加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负担.他们非常注重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披露格式,在制定各项规则时把成本效益性和可理解性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SEC也很关注改进信息披露系统的效果和效率,希望通过简化财务报表来突出报表重点项目,更加有效地向报表使用者转递会计信息,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在剔除重复的和不再有用的规则、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的文件、降低证券发行成本和鼓励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这三个方面提出了140条建议.

(二)英国的双重报表体系,信息浓缩模式

除美国SEC的简化披露模式外,英国已经有了一套双重的财务报告体系,它于1989年修正了《公司法》,允许公司向股东编报财务报表摘 要 (S),以代替完整的年报.英国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财务报表摘 要 的内容要求,主要包括:简要的董事会会议报告、董事名单、可比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摘 要 ,其中报表只包括几项主要科目.另外,财务报表摘 要 还必包括一份独立的审计报告,通常3~4句,用以声明财务报表摘 要 是否与整个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一致,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要求.财务报表摘 要 必须注明它只是一份简明报告而不是完整的报告,股东可以免费得到完整的年报.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表外披露制度

由于目前统一的表外披露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多头领导下造成的重复披露的情况依然比较多.在建立统一的表外披露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表外披露范畴,对企业应该对哪些重要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做出较规范的统一规定,并要求企业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进行披露,或者借鉴英国的做法在我国的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准则中允许上市公司试用某种报告摘 要 的形式进行披露.

其次,就是对那些不影响财务报表项目但对决策有用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愿景、社会责任、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不属于财务报告的内容不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而根据需要单独列报披露.简而言之,企业应该区分财务报告和公司报告,财务报告并非是公司向外披露的所有事项.一个公司应当对外报告(广义的披露)的事项,不等于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更不等于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会计信息(葛家澍,2003).即:

财务报告等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

公司报告等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其他非财务报告

(二)提倡多层次信息披露体系

狭义的信息披露是指对市场的信息公开,而广义的信息披露是指所有内幕信息在外部任何层次的公开.广义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第一层次是银行内部披露,即银行的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披露.第二层次是向各监管机构(银监会、银行、证监会等)的信息披露.第三个层次则是各上市银行面向市场的直接披露,通过该层次的信息披露达到市场约束的目的.多层次信息披露可以有效地区分对不同信息使用者披露最相关的信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披露相对过剩的状况.

(三)强化社会相似度检测的外部审计

由于目前表外披露的内容(除附注外)不需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使得信息质量缺乏保障,可靠性不强.很多公司不是按照决策有用观进行表外信息披露,而是简单地依照相关法规规定机械地进行披露.对此就需要相关相似度检测机构提供相应的辅导,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简洁的表外披露方式.另外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公司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应该对表外披露的真实可靠性进行审计,防止企业利用或有事项的评估,关联方关系及交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手段来控制利润,欺骗信息使用者的行为.

(四)加强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合作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因此,充分发挥法律监管,政府监管,行业监管和社会媒体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对于提高监管效率显得格外重要.首先,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其次,证券交易所应当设立专门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部门,负责上市公司日常的活动和会计信息披露的详细监管,同时,对其监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一线监管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已经构建了诚信档案机制实施信息披露考评,应当继续健全这一机制.再次,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的舆论监管作用,积极倡导和鼓励广大投资者、新闻媒体乃至社会大众参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而且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