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理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38 浏览:19506

【摘 要 】会计学原理课程存在理论性强、课时紧凑、接受程度低问题.基于TC理论教学思考,即发现学生学习困境,针对TC特点设计有益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建教学设计、辅以多种教学手段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TC理论,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

一、TC理论

TC理论,即Theory of Threshold Concepts(简称为“TC”或“阈值”),最早是由Meyer和Land R在2003年提出的,主要结合学生在课堂的思考方式和参与动态,试图解释TC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2005年,Meyer和Land R基于TC理论进一步对教学和学习方法认识论和概念框架进行探讨,并指出,对于每一门学科或者每一门课程来说,都存在一些特殊的概念.这些概念可能是难以逾越或者是阶段性的,因此称之为“阈值”.而一旦掌握了这些概念,将抵达对于这门学科或者课程来说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为了明确学科中的TC,学者提出了TC五大属性.(1)一体性(integrative),TC往往处于学科或课程隐藏着的相互关联的内容之中,是核心内容的体现.对于教学和学习来说,围绕学科或课程主题发现问题和明确阈值就显得非常重要,一针见血才能有的放矢.(2)改造性(tranormative),跨越阈值的关键是在必要时刻做出重大改变,即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方法改变来提高学习效率.(3)不可逆转性(irreversible),由于阈值的跨越是一个变革性行为,必须付出巨大代价,这种努力之下所解决的问题和所克服的困难不容易被遗忘,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4)有界性(bounded),阈值处于学科或课程隐藏着的相互关联内容之中,因此具有特定范围,是为具体目的而怎么写作的.(5)无条理性(troublesome),阈值的存在难以靠直觉发现,且没有规律性,难以通过系统方式察觉.对于一门学科或者课程来说,TC存在于教学环节之中,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明确、控制并跨越TC将会对一门学科或课程产生阶段性的提升效果.

二、基于TC理论课程分析

根据TC理论,明确课程中的“阈值”是教学实施者的首要任务.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阈值”:一是教学过程,二是学习角度.这两个角度与会计学科及课程本身特点密不可分.


从课程内容上看,课程主要阐述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不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课程.此类课程往往存在学生缺乏兴趣接受程度低问题,同时由于课程涉及大量专业术语、理论描述以及法律法规要求,使得学生陷入到对专业知识“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运用的困境.内容理论性决定了TC存在于教师教授效果以及学生接受程度之中.

从教授方式上看,课程量大,授课时间紧凑,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即对专业术语以及会计理论进行直接课堂讲解.虽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案例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但由于知识量大,学生接受需要一定时间.此外,实验与理论课程安排较难衔接和协调,实验材料和软件使用较难控制.

从考核方式上看,课程评分方式依旧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以客观题和计算题为主,考核内容涉及专业术语以及理论解释和辨析.学生在难以理解基础上往往选择死记硬背和记住解题套路来应对,并没有真正掌握,无法实现课程目标.当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对试题之外信息无法理解和分析,进而影响下阶段专业课学习,也无法在专业实践中予以灵活应用.

从课程对象上看,该课程属于经管类基础课程,一般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大班授课,包括非财管专业学生.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反应往往只是通过课堂问答和作业情况进行观察,难以获取充分的课程反馈和问题.而每个学生对于同一门课程的接受度和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协调不同程度学生、协调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三、基于TC理论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TC理论教学方法思考,即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遭遇的困境,并针对TC属性特点设计有益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跨越TC,达成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跨越学习阈值,指的是帮助不同层次学生认识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达成其学习目的.因此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阈值”问题事实上是涵盖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这两者应融为一体来考虑.

(一)共建教学设计

根据TC理论,学生困境往往处于学科或课程隐藏着的相互关联内容之中,是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共建(Co-constructed)方式,即让学生加入到教学方案设计之中,以取代当前主要由教师主导的独立教学方案.共建活动应是一种动态活动,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可随时进行调整.由于学生背景和理解接受程度不同,可在开课前或第一次课时开展前置实践体验,如观察企业或组织资金流动方式以及不同会计岗位体验,让学生先从实践中接触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及反馈进行之后的教学课程设计.

(二)提高教学技术

根据TC特点,当前直接授课法较为简单,难以发现问题.因此可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不仅缓解理论课学习中疲乏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跨越两个层面“阈值”.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可解决问题并予以消化.通过讲授式教学让学生对概念描述有初步认识,随后可引入概念图(concept map),让学生通过画图方式理清各概念之间关系,从而构建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方法.如通过概念图让学生从逻辑上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中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关系,并进一步延生至会计等式以及财务报表梳理.第二层次是在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取长补短以解决第一层次无法完成的问题.如成立模拟企业团队,站在运营者角度分析组织资金活动.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认知和接受度不同,通过团队活动可以相互加强知识点理解.作为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以明确每类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介绍会计名家与会计故事,使得原本较为单调的课程内容更为丰富.也可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应用范围,将会计实务数据引入课堂,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三)改革考核方式

基于课程前置实践体验和模拟企业活动,摆脱当前对于课程死记硬背状态,课程考核方式也应有所更新.应用考核和理论考核比例可有所调整,相应增大前者比重,即在保持原有习题类考核方式之上,增加实践参与及团队案例比重.由于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基于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角度了解资金运行情况、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决策有用.因此,通过应用能力考核,能较为客观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评估自身学习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