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士讲新会计准则故事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01 浏览:18338

王博士讲新会计准则故事

王保平

高级会计师,管理学博士;曾经在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国有集团、相似度检测机构从事财务会计、集团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资本运作等工作;先后出版个人专著5部、合作专著6部、参编教材8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财务与会计专业论文70余篇,经济与理财随笔、时评50余篇.

进度安排:

第一期 开讲辞;基本准则;1号存货

第二期 2长期股权投资;3投资性房地产;4固定资产

第三期 5生物资产;6无形资产;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8资产减值

第四期 9职工薪酬;10企业年金基金;11股份支付;12债务重组;13或有事项

第五期 14收入;15建造合同;16政府补助;17借款费用

第六期 18所得税;19外币折算;20企业合并

第七期 21租赁;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八期 23金融资产转移;24套期保值;25原保险合同

第九期 26再保险合同;27石油天然气开采;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十期 29期后事项;30财务报表列报 ;31流量表

第十一期 32中期财务报告;33合并财务报表 ;34每股收益 ;35分部报告;36关联方披露

第十二期 37金融工具列报;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总结

开讲辞

亲爱的读者,在讲述1+38个故事、步入《企业会计准则》大家园之前,了望准则亮相的台前幕后、内外环境、内容构成自然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2006年2月15日,春天的气息把我们带进了中国会计新天地.财政部公布《企业会计准则》.由1个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准则构成的全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出台世了.

这一天来之不易,其国际背景需要回忆.国际会计准则几十年间也不断发育成熟,从重组之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变成了重组以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重组之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走过四个步: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9国、16个会计职业团体在伦敦发起成立;80~90年代初,IASC编报财务报表框架,将会计准则定为可选方法和基准方法两类;90~21世纪初,IASC与世界各国会计准则机构进行接触,并关注和美方会计机构间的关系,积极回应美国SEC之要求;此后在美国主导下,成立了“G4+1集团”(美、英、加、澳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重组发生在200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调整为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基金会下设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下设受托管理委员会,受托管理委员会之下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由其直接负责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结构通常是由准则、解释公告两个层面组成.现行准则由1个框架、近40个具体准则和25个左右的解释公告构成.

这一天来之不易,中国已经积蓄长久.多年来更是风风火火,历史性的三步已经迈出:开放之初到1993年,会计改革处于摸索阶段;1993年至2005年间,会计改革进行模式转换,准则初始试水,在会计制度进化的同时,准则也日渐成熟;2006年新准则体系诞生,对内是准则登台、制度谢幕,对外也使中国会计业步入国际趋同时代.趋同不是等同,而是一个方向和进步,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从准则“家谱”看,上中下三层结构明确,上看基本准则顶天,中是具体准则指路,下有应用指南着地.其中,中间38个具体准则可归七大门类,形成分工负责,各有其位格局:

新的的会计准则势必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这事关企业所有的相关利益者.许多热点问题,或市场反应大、或预期变异大、或易被误读、或倍受关注.我们需要通过对相关准则的现实透析来帮助读者进一步科学、准确、理性地认知、感受、领会准则的内在规范价值,并立足长远、平心静气地规范会计行为,尽早把准则的逻辑思维真正“嵌入”到企业会计流程中,确保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上路”之后都能在准则框架下稳步前行.


春华秋实,我们已经在春天播下了“龙”种,中国会计也已经挺进于国际大家园,并续写着一幕又一幕的华彩“乐”章,各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金秋的累累硕“果”.但是,从花到果,可能还有陨落的“疼”和收割的“痛”,甚至压驼的“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会计准则斑斓天,基本准则是母篇

故事开篇

“两栖”牛人的“纲举目张”

友前公司总经理张志向是一个“两栖”牛人,会计科班出身的他早已经不再为凭证、账本、报表之类所操劳,五年前就凭其经营才能坐上公司总经理宝座,现在已经荣升该公司董事长了.公司资产两亿多、员工上百人,张总在忙忙碌碌地进行各种决策、管理的同时,时常还会“一竿子插到底”,对会计业务指点江出、传授高招.他的财务部经理尽管心里不甚舒服,偶尔感觉老总的会计知识越来越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但还是唯命使从,从不抗辩.在公司里,上下左右都称赞张总是善于经营的能手,也是精于财务的高手,俨然一个不可多得的“两栖”牛人.

不过,张总近年一直为一个疑问而郁闷:公司年年利润“飓升”,追加投资也没有“大跃进”,但是资金周转却始终不见“舒畅”,时不时还有过资金运营“肠梗阻”现象.虽然上面实行利润“一票否决制”,自身也没有故意操纵利润,都是紧扣会计制度核算的,怎么这企业能生产出期待的“利润额”但却产不出充沛的“流”?财务部也没人能透彻地感知其中奥妙.所以,当听到有人私下传说,张总如今是会计行当里最富有经理才能的,经理行当里最精通会计技术的时,他的内心对这种所谓的“综合优势”也直犯嘀咕,多年的会计积淀难道真的是“老革命”碰见“新问题”了.夏秋时节,时逢新准则开始培训,张总的“牛人”脾气来了,说是迟,那是快,带上财务部两员大将,利用“国庆”长检测赴京参加了准则培训斑.张总可不是只带耳朵来听的,他是带着“问题”来找答案的.他擅长理论联系实际,从解决实战问题上升到理论原则层面,时常提出问题,与授课老师激辩,商品、房产、报表,个个争个明白,检测设、原则、要求,处处辩得透彻.拿他自己的话说,要把准则“揉碎”了逐点逐项掌握,“捏笼”了整体框架认识理解.尤其是当认知到新准则把长久以来过分崇拜的“收入费用观”转变为理性导向的“资产负债观”之后,张总顿感茅塞顿开,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企业运营的“死结”终于有了“解套”秘诀:以往在经营管理中过分崇拜账面利润,对资产质量重视不够才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他说,单在商战前线打拼也不够,时常需要“充点电”.在张总眼里,企业管理与指挥只有结合准则、联动市场,才能镇定自若,学习准则更需要把灵魂与基调、规定与思路结合得活灵活现,也才能学有所用.

张总干事总是唯实不弃书,在与授课教授辩论擦出“火花”之后,还把专家请到公司来个现场“洗脑”,听课者既有启蒙,又感不安.张总这才算找回从前的“感觉”了:“怪不得感到自己离会计越来越远,就是缺少准则这个主心骨,现在,与财务部又能在新平台上互动了.”

核心理念

人所共知,国家宪法统治着所有法律与法规,我们称之为母法.香港有个基本法,任何特区的事不能越出这个框框.会计准则也有个基本准则,把所有具体准则都管起来.基本准则的字里行间都饱含,其内涵与外延就像指路明灯,直射整个会计视野.我把基本准则的核心理念归结整合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口诀,即一套报表、二个层次、三个阶段、四个检测设、五种计量、六个要素、七个主干、八个要求:

一套报表――财务会计报告.财报是会计人的惟一产品和第一要务.财报有三块:会计报表、附注、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过,小企业可不报流量表.

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只有1个,而具体准则则有38个.前者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属于部门规章,由财政部部长令签发;而具体准则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属于规范性文件,由财政部文件印发.

三个阶段――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确认是第一道门槛,解决交易和事项“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和“如何确认”;计量是中心环节,是用数量(金额为主)对会计要素进行独立描述和系统处理;报告是定期依照规程编制会计报表,并向利益相关者披露.

四个检测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是人们主观检测定的推进企业会计正常核算的条件和前提.

五种计量方法――就是“一主四辅”的“五朵”,各有千秋,相互辉映,不过,由于会计计量形影不离,所以需要逐个说明:

国花牡丹――历史成本法.这是会计计量的主心骨,是最可靠的方法,即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或者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或者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夏风荷花――重置成本法.这是约当换算成目前行情的方法,资产按照现在购写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或者等价物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或者等价物金额计量.

秋色菊花――可变现净值法.这是推算成目前净回收的方法.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或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还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冬之腊梅――现值法.这是基于细水长流的道理,折算成现在价值标杆的方法.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流入量的折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流出量的折额计量.

春天兰花――公允价值法.这是紧盯市场,按照当前市场来确定其具体“身价”的方法.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的核心元素有三项,即公平交易、熟悉行情、自愿互利.通常,确定公允价值存在三种依次推进的参考依据:一是目标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如股市、债市、商品市场等)的,市价就是公允价值;二是目标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经适当调整后确定;三是目标资产及其类似资产都不存在活跃市场,则目标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流量的现值来评估确定;比如,参照第CAS22号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上述三种方法可分别简称为直接确定、间接推定和估值技术确定.

会计计量模式的“五朵”各有生存条件:尽管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似乎有“超女”的市场号召力,但也不能乱了阵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需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换句话说,国花牡丹长治久安,荷菊梅兰各现风流,如何选择,首选可靠.

六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是将会计核算对象的大类划分,类似于一福二禄三寿四喜五财六旺:

福――“资产”,即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源于“昨天”的经济活动,属于“今天”的经济资源,体现于“明天”的经济利益.如何确认资产,先看是不是符合资产定义,在此基础上,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相关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时,应确认为资产.所以,既符合资产定义,又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只符合资产定义,而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禄――“负债”,即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即“过去”曾经得到了什么,“将来”会相应付出什么.从负债确认条件看,在符合负债定义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确认为负债.据此,既符合负债定义,又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只符合负债定义,而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只作为或有负债,按规定表外披露.

寿――“所有者权益”,即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从其来源构成可分成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项目.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而损失则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

还要注意,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类去向,或作为资本公积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非经常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中.前者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资产评估增值,反映在资本公积中;而后者则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处置固定资产收益,作为损益反应.

喜――“收入”,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收入确认的明确条件看,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以反映本年度的经营业绩.

财――“费用”,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从确认条件看,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旺――“利润”,即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从计算公式看,利润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即利润 等于 收入-费用 +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特别注意:收入是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此相对应,费用是日常活动发生的,而损失则是非日常活动发生的.

七个支柱――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权威解释、报告目标、怎么写作对象、核算基础、记账方法.其中,制定依据主要是《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此保证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就能赋予会计准则约束和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使命,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适用范围针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法定解释权归属于财政部;报告目标既向使用者提供能够帮助其决策的有用信息,又反映经营层履行职责的情况.可以说,在为“股东”怎么写作的同时,也“表白”了自己;报告对象也就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群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核算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

八个要求――客观、相关、明晰、可比、实质重于形式、重要、谨慎、及时.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生命线.换句话说,这8个要求,既是“灵丹妙药”,又可“冰清玉洁”,要领会其内存营养,而不能停留于条文背诵.要通过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内涵的科学分寸,通过准确、睿智的职业判断来实现:

“灵”为客观性,会计信息的灵魂来自于活生生的经济现实.重在强调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丹”为相关性,会计信息的丹心在于能够效忠于使用者.重在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妙”为明晰性,会计信息的妙笔在于对使用者“投其所好”.重在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药”为可比性,会计信息的药效既要治病,又要保健,既要前后不偏,又要左右不倚.重在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纵横两向: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要有可比性;不同企业的相同或相似交易或事项,也要有可比性.

“冰”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不被表面所迷惑,要有凛若冰霜的坚贞.重在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清”是重要性,会计信息的清澈要向使用者交代“清爽”所有重要信息.重在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玉”是谨慎性,会计信息的谨慎好比玉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重在强调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洁”是及时性,会计信息的洁净在于及时清洁,不拖泥带水.重在强调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归纳这八要求:一讲客观发生,防范主观臆造;二讲决策相关,防范漫无边际;三讲清晰明确,防范抽象含混;四讲可比一致,防范变幻无常;五讲经济实质,防范形式规避;六讲重要标杆,防范轻重不分,七讲谨慎预期,防范过于乐观;八讲及时报告,防范事过境迁.

基本准则是纲,具体准则是目,纲举才能目张.依照上述“八字歌”将准则体系绘制成如下金字塔.

同时,总结成如下一段顺口溜:

一套报表是目标,上下左右谁都要;二层结构分工明,基本伴随具体行;

三个阶段依次走,确认计量再报告;四项检测设很重要,否则会计没法搞;

五种计量分主次,有序搭配春满园;六大要素天天见,时时处处把她念;

七系支柱七彩光,淡忘就会心发慌;八性要求是金刚,确保质量高又强.

一点一滴总关情存货变化需关注

故事开篇

MP3的“可爱”与“可恨”

东南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专门经销时尚电器为主业的企业,2002年曾先后两次以1500元/只的组织采购800只MP3,除了当年以均价1800元/只销售280只外,其余都结存在库.此后,由于性价比更好的改进型MP3上市,又以1000元/只的成本组织进货300只,而第二年仅以均价1200元/只销售了220只,第三年以1100元/只销售100只.由于消费者更衷爱于改进型MP3,使得原先购进的MP3市场销售平淡,公司财务部在每一年年终都分别按后进先出法进行销售成本的结转,第一年销售利润84000元,第二年销售利润44000元,第三年销售利润10000元.利润一出来,业务部门就申请并经过批准相应提取和发放了一定数额的奖金.第四年终,由于MP3销售市场一落千丈,年终结存的500只MP3,账面结存成本为750000元,而据市场同类产品市价测算估计在450000元左右.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总经理与财务部立即显得六神无主.这MP3,搅动得前几年盲目乐观,后面盲然不知所措,财务上尽管也有感觉,但风云变幻为啥如此之快,为啥前面并未强烈感觉到变化与成本聚变,核算了销售利润,结清了成本,奖金也发了,大家都认为“落袋为安”了,谁知“秋后”这么不“如意”?前期赚的钱还不够后期贴补存货的贬值.

管理层反思后认识到:市场总会出现与低落,在进销剧变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算账,就可能会导致后期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发生严重脱节.持续降低销售的行情下,就会出现前期盈利交了税、发了奖,而后期库存货物跌价的局面.看来,问题出在销售商品成本的结算方法上.此所谓货物通常是先进先出法,而成本结算如果后进先出法,就造成货物与价值“两股道上跑”,相互脱节,顾此失彼.原来,存货成本的会计结算方法也有“含金量”啊,弄不好,就可能由于计价不同时而赏心悦目,时而焦头烂额.通常分析认为,对于产品成本周期处于下降通道的行业来说,改变“后进先出法”将降低当期利润;反之,对于产品成本周期处于上升周期的行业来说,改变“后进先出法”则会增加当期利润.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名词在先

1.存货

存货是 “手”中持有,并想卖出去赚钱的“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可变现净值

就是把“手”中的货转变成所能拿到“手”的净数,也就是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因为,企业为了卖货,可能要发生相关税费、销售费用,还可能为实现销售而追加加工成本.这些相关税费、销售费用和成本支出,都将直接抵流入.所以,只有在扣除这些流出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重点把关

1.存货的确认门槛

从定性门槛看,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应的经济成本可靠地计量确认.

2.存货的初始计量

(1)正面直视.存货成本应当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购成本包括购写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而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地方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反面.三类情况是不得计入存货成本的,而要直接计入损益:一是企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二是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三是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3)侧面扫视.初始计量总体当按成本进行,具体参照下表:

3.发货成本计价的“三缺一”

“三缺一”结构即从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中选择确定,而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因为这三者合乎逻辑,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就先发出”,加权平均法是“不分迟早皆兄弟”,个别计价法是“谁家孩子谁家抱”.而后进先出法则意味着价值运动与实物运动的脱节,理当取消.

4.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观”

期末存货计价需要谨慎从事,宁低勿高,“宁可信其低,不可信其高”,即信守“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也就是说,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成本的,以成本计价;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对其贬值部分,应当按照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何确定可变现净值呢?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期后事项的影响因素等,按照相关规定分别选择以合同、一般销售和市场为基础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具体确定可变现净值时,要分类处理:对于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应当以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存货估计售价减去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对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成本计量;材料下降表明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此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所生产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追加性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有“五”种蛛丝马迹表明存货已经贬值:一是该存货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未来没有市价回升希望;二是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三是因产品更新换代,旧的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市价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四是因所提供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逐渐下跌;五是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有“四”种情况表明存货已经“一文不值”:一是强烈保质期要求的存货已霉烂变质的;二是有强烈使用期要求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三是生产经营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四是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5.存货跌价准备的“辩证观”

存货跌价准备的“辩证观”包含着逐个计提或者大类计提的问题,也包含减计提之后能不能转回的问题.

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市场行情变幻莫测地回归时,应该对前期的减值准备计提进行“平反昭雪”.期末,企业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原跌价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还要说一句,对长期资产,其减值准备是不能冲回的.

账户收关

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存货类会计科目,如“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和“周转材料”等.对于期末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通过专用科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并与损益类科目“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联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