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32 浏览:84630

摘 要: 在当今教育体制下,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在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岗位,则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介绍了会计实践课程开展的意义,阐述了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专业 实践课程教学

对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得到会计工作者和教育者的一致认可.传统教学重视的是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轻视的是实践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必须对会计实践课程进修改革,从而培养出素质高、技能强的会计人才.

一、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学的实践性很强

第一,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来自于实践.开展会计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很大比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会计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和练习.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途径是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具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所谓需求决定供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市场发展对会计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的要求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第二,是否具有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第三,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提高,并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会计教学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从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不重视实践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突出表现为学生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依靠一两门课程或者一两个教师是不行的.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就必须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渡不好

理论和实践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教学活动中,教授理论知识时,缺少和实际的会计业务的联系,没有介绍相关业务的形成和操作.如此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就会无从下手,基本实务操作工作也做不好.长此以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不到有机结合,会计人才的应用能力无法提高.

(三)教师的实践能力弱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实践能力和经验.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往往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对学生加以指导.

三、提高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是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技能的培养训练,从而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出教学实践方案,按照企业的经营业务制作报表、凭证等,分发给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业务,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二)提高实践能力的层次性

会计实践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第一层次,普通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持久性地增强学生的技术基本功;第二层次,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模拟练习、课内实训、综合模拟提高能力水平;第三层次,职业判断力的培养.其既需要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又需要对经济管理积累经验,从而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三)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现象.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进行教学工作,没有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中老年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比较强,但是主要掌握的是传统操作方法,对高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应该针对教师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培训.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应该经常开展企业参观和实践访问工作,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老教师而言,应重点加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培训,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如何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将文字叙述转化为账务处理,根据原始凭证作出正确的判断,是会计教学的一大难题,也是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不断推进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