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5 浏览:18820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有些是“根”的问题,有些是“本”的问题.像办学体制创新等问题就是“根”问题,而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则属于“本”问题.“根”问题应主要从国家层面出手解决;“本”问题主要由学校去探索、实践并解决.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围绕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意在交流切磋,共同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沿着正确的路线科学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39-0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属于专业定位问题;而“如何培养人”,通过什么途径、套路、招式培养人则是“培养模式”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形式.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同性质的专业应有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 “一重、二轻、三封闭”(重理论、轻实践、封闭式)的高楼深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力求突破跟风模仿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各高职院校,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到普通高职校,都在谈模式,都在改模式,都在创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现通过近年来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的表述来细细品味.

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第五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分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2010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年4号文)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基于上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做出如下概括:

1.关于模式,主要有三个概念: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办学模式针对学校层面,培养模式针对专业层面,教学模式针对教学过程层面.办学模式处于上位,包容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处于中位,包容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模式、组织模式、学习模式、考核模式.三种模式一脉相承,形成了一个关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系.

2.办学模式具有宏观性、框架性和原则性,更多地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如“四合五动”校企合作模式. 四合: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五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等五业联动.办学模式主要是解决办学体制机制的问题.

3.培养模式主要是从专业层面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专业”源于“职业”,是对职业的一种综合和概括.现在的问题是“专业”远于“职业”甚至脱离“职业”,从而造成一方面现实的职业,用人单位招不到适用人才,另一方面,专业学校培养的“专业人”很难转换为“职业人”,或转换很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子上讲是要解决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让“专业”回归“职业”,贴近“职业”,做好衔接工作.这种衔接的实质可归纳为一目标,二支点,三原则.一目标:注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突出技术技能;二支点:切入点和核心点;切入点是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核心点是教学过程创新;三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职业性原则.

4.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层面,主要解决“课程、组织、学习、考核、评价“等问题.

5.“模式”应是一种比较稳定、比较成型的系统,不能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点”或“一环”视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部,“以点代线”、“以点代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模式创新要经历一个从“尝试”到“方式”、“形式”再形成“模式”的过程.

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思考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学生人数普遍较多,特别是在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群学生人数约占80%以上,年招生量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二是工学结合难.会计信息属于商业机密具有高度保密性,会计部门一般情况下拒收实习学生,这给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造成很大困难.

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这些难题?总体思路是:由封闭到开放,由独行到同行,立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需求标准到培养目标,从工作环境到教学环境,从工作内容到教学内容,从工作过程到教学过程,从工作考核到教学考核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创新;从虚到实,虚实融合,实现虚专业与实职业对接,建设会计专业一平台、双驱动、三层次的123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设“一个平台”

一个平台,指的是有利于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是会计专业合作教育的经营基础.目前,平台建设的具体举措可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因需制宜改革“学制平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育人路线图的改革,辐射宽广,影响深远,不可意气用事,需要系统设计,有制度保障,重点是现行的学制改革.目前,高职学制是“3年6学期”,应该说是很规范的.它的缺点是僵而不灵.它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封闭教育的产物,已经严重地与现实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体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改革的思路是:适应五业联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需要,在保持基本学制的情况下,充分考虑校企合作的不同需要,变“一元中心”(学校)为“三元协同”(行业、企业、学校);变“大批大量”模式为“小批单件”模式;减“刚性”增“柔性”;变“主动”为“被动”;变“学年”为“学段”;变“1学年2学期”为“1学年6学段”,将暑寒两个检测期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体系,重点加强社会调查和企业实践.就会计专业而言,第1个寒暑检测(2段)可侧重社会经济方面的调研;第2个寒暑检测(也是2段)侧重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调研和实践;第3个寒检测(1段)安排专业综合调研等等.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当然,也可以在传统的检测期安排以课程教学,在其他学段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原则是因而制宜,灵活安排.

2.因地制宜建设“机构平台”

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业合作搭建几个机构,如“小企业财会人员培训基地”,“小企业财会研究中心”,“会计学会—小企业会计分会”等.在地方会计工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引、支持下,面向小企业,与行业合作搭建上述“产学研培”机构,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合作机构建设,有助于密切学校与行业和职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随时了解会计改革发展动态,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会计职业标准的建设信息等,从而提升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的关联度,形成人员可往来、信息可互通、资源可互用的互利共赢的专业建设机制.

3.因情制宜构建“结盟平台”

创建教师会计怎么写作公司,以“教师公司” 孵化学生“创业公司”并与社会上的若干家会计公司结盟,是合作育人的一种不错选择.“三司结盟”的目的是批量化、规模化地承接企业真实的会计工作项目,同时捆绑式引进企业项目导师,将专业带入“项目导向”之路,从而较好地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困难,为实践教学筑就坚实基础.学校应出台鼓励性政策,提供教师公司举办所需场地,并根据教师公司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补贴;结盟企业公司每指导1个创业实践项目团队,学校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贴,学生参与项目过程中,无偿为企业各种力所能及的怎么写作,企业向学生支付一定数额的交通和生活补贴.

一所学校,若教师会计公司有2家,每年孵化4家学生创业公司(大三学生),引进社会公司2家,结盟社会会计公司30家,以每个教师公司每年带动10个会计实践项目,每个学生公司怎么写作5家小微企业,每个“驻校公司”每年指导5个学生会计实践项目,每个社会公司每年指导1个项目实践项目,每年可形成会计专业实践项目80个;若每个项目小组按3人计算,每年将会有240名学生进入“带项(目)顶岗”实践教学体系.如此,专业建设将开辟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学生会计创业实践项目小组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年选聘、二年培训、三年推进”流程进行建设,第一学年选聘学生创业实践小组,每组3-5名学生;第二年对学生创业实践小组进行系统地业务培训;第三年学生创业实践小组承接“项目”.

(二)实施“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指在前述“一个平台”基础上,实施多视角的“双动”教学.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交相融,同步推动;二是实施以“虚拟项目”为重点的实践教学和以“真实项目”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同步推动,虚实对接;三是“传统教学”和借助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同步推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轮驱动属课程模式改革范畴.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发展时间不长,课程和教学模式多出自“本科”一辙,重学科,轻职业,重理论,轻实践.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高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不突出,高职的特色不够鲜明.起于2006年的示范高职建设工程,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怎么写作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高技能”成了高职的“标志符”.技能形成需要理论支撑,更赖于实践性技能训练.“双轮驱动”要求改变过去的理论教学“独轮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课程”概念括展拓宽,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性课程比例提升,如“基础会计”变为“基础会计”和“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两门;“财务会计”变为“财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实训”两门等等;技能训练性教学时长不低于总时长的50%.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轮驱动”,应寻求一种平衡.过分强调“技能”,过度弱化、淡化理论,学生的职业素养就高不了.2012年公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文)要求高职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型”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力,具有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复合型”指的是知识和能力结构能适应当代产业技术融合、技术经济融合,技术管理融合的需要;创新型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重实践又不轻理论;没有理论谈不上高技术,实践跟不上,也不会形成高技能.

双轮驱动的第二层含意是“虚拟实践”和“真项实践”双轮驱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育人”,强调发挥“做”的功能,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要求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做”.做有“虚做”、“实做”两种类型,二者缺一不可.“虚做”指非真实的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模拟操作,也即常说的模拟实训.近年来,仿真模拟实训进步发展很快,既可一人多岗操作,又可多人分岗实训,会计商业成品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虚做终究不替代真实职业环境下真刀的真实业务实习和实做,只有虚做,没有实做,就像独轮车,走不快、走不稳、也走不好.前面所提及的“三司结盟”,也正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提供一个“实做”机会和平台. 双轮驱动的第三层含意是“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双轮驱动.传统教学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指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自发自动、自觉自愿的学习.现代教育倡导以生为本,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譬如,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一个3级专业文凭约12—13门课程;课程采取“面修、网修、工修(基于工作的学习 work-based)”等不同学习形式,面修课程4—5门,网修课程4—5门,工修课程3—4门不等.如今,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日益趋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既会算,又会管、既能内,又能外,既懂技术也懂经济,与之相应,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日俱增,会计教学的难度加大.新形势下,高职会计教育特别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安排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释放学生的学习执情,建立并完善双轨制教学习模式.

(三)推行“三层次教学”

“三层次教学”有两种含意,一指课程模式设计,二指理论与实践内在结构关系的调整与重组.

在课程体系设计层面,三个层次指文化素质基础课程、职业素质基础课程、职业素质核心课程.课程模式改革不能只在专业课程中打转转,需要着眼于全局,进行系统设计.从整体上看,三个层次大约保持在3:4:3比例.

文化素质基础不可削弱.一些学校挥舞“技能为本”旗子,从浅肤的实用主义出发,以“够用为度”,闪烁其辞,砍掉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这是不可取的.“素质”可概括为人文、职业、身心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课是形成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支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曾直言不讳地说:“一说到专业就讲技术,这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中一个非常大的弊病.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时,往往只重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查建中说,在美国波音公司对员工的十条素质要求中,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七成是通用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我很希望看到在说专业的时候大家能把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要遵循“点多、线短、面宽”原则,重在引领.

职业素质基础课程需要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基础素质课程包括宏观经济方面,也包括微观经济层面.比如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市场营销基础、财政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基础、社会统计基础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职业素质基础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让学生有“术”,增强其发展后劲.消弱了基础,职业理论营养缺乏,无疑于等同培训教育,难以实现“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要求.

职业核心课程是形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课程,要突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职业针对性,二是自主选择性.职业针对性要求与现行的会计政策、制度、准则、标准、岗位对接,不去对各种复杂情况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自主选择性是指列出系列按行业进行分类的会计职业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

在理论与实践关系层面,三层次教学是指理实一体教学、岗位模拟操作,顶岗带项实习.

第一个层次“理实一体教学”理当是职业教育的本特征.传统学科型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高职教育在此基础上脱胎而出,意识到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但改革不到位,一腿长、一腿短、一手硬、一手软;改革后形成了“理论—实践两段式”,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对接显得生硬,要么是“一 一”型,要么是“等于等于”形,即平行式.“理实一体”教学正是要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对接问题,第一,打破理论体系完整的本科思维模式,增加实务性、实践性教学内容;第二,让恰当的“理论”与有效的“实践”有机对接,由强加式变为相融式,由平行式变为交叉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遵循“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要求进行设计,集“教、学、做、测”于一体.理实一体教学的前提,一是要有一支能文能武的双师素质教师,二是要有理实一体的教学资源.当前,各高职院校在理实一体教学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探索,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任重道远,仍需要不懈努力.

第二个层次,岗位模拟操作,也就是上述的“虚拟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是练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只说不练检测把式”.目前,在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偏多,到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实习存在很大困难的条件下,虚拟做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个层次,顶岗带项实习.虚拟操作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真实.当前会计专业一方面要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创造条件,比如构建“三司结盟”资源平台等,同时一定要抓好毕业实践,将学生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在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放羊者”居多,宝贵的教学资源用去不少,但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