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其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21 浏览:119984

【摘 要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一直是理论界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很多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是牺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满足相关性.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它应该是交易作为公允价值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各类交易市场一般都还不是很成熟,并不能真正反应价值,许多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准则中指出当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可以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 问题 对策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不足.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一直是理论界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很多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是牺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满足相关性.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它应该是交易作为公允价值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各类交易市场一般都还不是很成熟,并不能真正反应价值,许多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准则中指出当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可以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流折现法中很多变量本身都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来做出选择的,受专业能力,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变量的选择并不是真实,公允的,计算结果也必然于实际价值不符,这样的信息会使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通过对准则中公允价值定义的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强调 “公平贸易”,但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写家和卖家,将受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具体关系的影响,交易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而且市场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这对于公允价值强调的“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也是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公平贸易.公允价值可靠性问题还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计人员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也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性、独立性等问题.专业性体现在是否能胜任公允价值计量,是否能正确的应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缺乏成熟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近乎完美的市场,交易双方信息对称.而目前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虽然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制度,体制,市场经济发展较晚等原因,市场上仍有很多不明朗因素,这些因素对市场的正常运作有很大干扰,会对企业确认公允价值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较晚,离成熟市场经济还有很遥远的距离,这些客观情况都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很多不足之处.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趋同,而税收规定却非常滞后,很多学者将国内外企业的税赋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结论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我国企业也只是在前三名中排名前后的问题,短时间内我们还无法看到税赋改革的希望,所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然引出企业财务会计与纳税申报的衔接问题,会大大增加企业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影响企业流.

二、 完善我国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对策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前提是建立一个高度发达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活跃的市场是最可靠、最简单的来源,当然并不是公允价值的唯一来源.而我国活跃市场相对缺乏,且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活跃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发育的好坏对于公允价值的推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市场是公允价值最为直接和简单的来源,也是最为客观和可靠的.建设完善的市场条件,是公允价值在我国良好运用的基础.

(二)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我国在 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出了初步定义及使用方法,基本上都是参照国际理论研究成果,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相对滞后,而且研究比较分散,不够系统,研究的时间也不够长,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公允价值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不仅无法对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形成指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阻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从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也必将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我国现在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会计准则也逐渐趋同,新准则中也处处体现了向国际惯例靠拢.公允价值计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虽然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受到多方指责,但是正是公允价值计量才使金融风险得以暴露,其本身并不是引发金融海啸的根源.

(三)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完善审计建设.

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息息相关,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会计工作的计量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取得本身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为了防止不良目的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漏洞进行欺诈行为,从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角度必然要求审计工作认真细致. 2006 年 2 月 15 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2 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主要明确了对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和过程,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会计结论的真实准确性.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原因的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确认以及相关理论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其执行准则实施遇到了很大阻碍.例如,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执行,需要按照第 1322号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评价,但会计师的评价标准清晰度由于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一模糊概念,其标准本身就不够统一不够明晰,会影响评估的客观性与正确性.显然,中国急需加强会计标准和审计标准的理论、制度与实践建设,积极探寻会计制度与审计体制的新理论新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强一系列的监管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专业媒体、社会舆论等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严惩利用会计漏洞弄虚作检测,把制度体系建设成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专业人才储备,完善理论制度,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政府职能,对企业和会计执行人员滥用公允价值谋取私利等行为实施严格的监督,更要用强大的法律武器严惩会计领域的投机倒把等严重犯罪行为.随着改革的推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将是最终,最优的计量模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