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产权价值问题的与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11 浏览:93299

【摘 要】我国矿产资源产品低,实质上是资源的产权价值被低估.本文基于产权会计的视角,从矿产资源的产权价值构成、计量方法和补偿机制入手,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上,通过比较分析现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并试着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产权会计;产权价值;矿产资源;成本补偿

一、引言

我国是稀有战略资源蕴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稀有矿产资源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国外的需求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国家对采矿权的下放,我国大量的战略稀有矿产资源面临过度开采、定价权旁落和国内市场混乱等问题,战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保护国家战略矿产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市场是交换产权的财产所有者的集合,市场交易实质上是产权的交易.由于产权价值运动客观上促使市场经济中三大机制,即价值决定机制(成本―权益机制)、供求机制(成本――权益机制)与竞争机制(产权价值消长机制)的形成(郭道扬,2004)[1].本文所讨论的矿产资源并不是泛指埋藏于地下或赋存于地表的所有矿产资源的总和, 而是指已经探明储量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以固体形态存在于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产权会计研究

迄今为止,产权会计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权会计理论体系和产权会计理论学派”.国外,当推Watts & Zimmerman以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对会计信息管制、会计与政治程序、会计政策选择的后果、契约理论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国内会计学者刘峰、田昆儒、谢德仁、伍中信、杜兴强、吴联生等人,运用产权经济学理论研究了会计准则变迁、剩余计量、会计职能、财务关系、会计信息产权等一些现实的会计问题.

有学者认为“产权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产权价值运动过程、结果及其所体现的产权经济关系”.由此可见,产权会计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产权理论是其研究基础;二是产权价值运动及其由此产生的产权关系是研究核心.

(二)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的构成研究

资源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资源过程中所投入的人类劳动决定的,并由其效用、稀缺性和所有权状况及生态因素约定的.资源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产生了资源的劳动价值;效用性构成了资源的使用价值,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强度的加大而相应减少,人类理应对日益减少的资源进行价值补偿,这两者组成了资源的自身价值;同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所有权的垄断性,构成了资源的所有权价值;生态因素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费用形成了资源的环境破坏的补偿价值,即环境价值.因此,能源矿产资源产权价值是由劳动因素决定的劳动价值、效用和稀缺因素组成的自身价值、所有权因素形成的所有权价值、生态因素产生的环境价值四个层次构成的复合价值.

(三)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的确定方法研究

近年来, 在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下,国内许多学者已开始投入到矿产资源价值的研究中,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如收益现值法、净价法、边际机会成本核算法、市场法、影子法等.

Hotelling(1931)[2]在《政治经济杂志》上发表了“可耗竭资源经济学“一文,提出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矿产资源在开采成本不变时,租随时间变动的方程”霍特林规则“,奠定了可耗竭资源价值定量化模型研究的基础;章铮(1996)[3]提出了用边际机会成本对自然资源进行定价的理论模型,指出自然资源的应该相当于其边际机会成本,即相当于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张敦富等(1994)[4]提出了资源价值计算的影子法,即通过资源给生产或劳务所带来收益的边际贡献来确定其影子,然后参照影子或将其乘以某一系数来确定资源的实际;刘金平等(1996)[5]认为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人类生产活动、科技进步及价值观念等的函数,并指出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主要表现为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两个方面.

以上有关矿产资源价值的确认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矿产资源价值的评估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这些矿产资源价值的评估模型中可以看出,在矿产资源价值的组成上,不同的模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在各模型所涉及变量的确定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使得模型实际只有理论上的意义,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以上各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的建立无疑为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矿产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奠定了基础.

(四)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的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产权价值成本如何补偿?中心观点是:用成本法来实现产权价值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补偿.胡魁(2007)[6]认为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核心是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矿产资源所有者、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矿区所在地地方政府与居民.建立在资源折补理论基础上的、以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为表征的资源价值补偿是我国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这一手段的实质就是对开发中的矿产资源的稀缺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进行价值补偿,保证其价值得到正常的体现 [7].


国外大多数学者从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理论、资源开发地贫困问题及对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损害问题等角度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近年来西方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破坏补偿,而更注重生态使用价值补偿 [8].在对生态补偿的定量分析中,外生态补偿的研究更加侧重补偿意愿和补偿时空配置的研究 [9].Peralta(2007) [10]在其博士论文对矿山环境修复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以复垦成本为依据核算补偿标准.

三、结论与启示

总体上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均没有直接和系统地从产权价值运动的角度研究我国战略资源的定价权问题.上述研究虽有指导作用,但存在以下这些有待研究的问题:(1)如何从理论上系统研究矿产资源产权价值低估与产权界定不清的关系?(2)如何详细分析矿产资源的不同主体权益内容与产权价值运动?(3)如何深入研究矿产资源产权价值实现的成本补偿和计量方法? 通过进一步地分析与探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1、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的构成研究,着力找出主要是哪些主体产权价值缺失(外部性问题)造成了矿产资源价值低估.主要研究:(1)矿产资源的产权价值构成;(2)外部成本(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等)确认和计量.鉴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方面费用的处理还很粗糙,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分析梳理,并找到尽量科学的计量方法;(3)矿产资源的价值应体现资源的稀缺性,随稀缺性增加而增加,需对稀缺性的成本还原进行研究.

2、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的计量与成本补偿研究.主要解决衡量不同产权主体的产权价值实现程度的方法.主要研究:(1)产权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及不同成本补偿包含的内容;(2)矿产资源不同主体实现产权价值的成本补偿(或收益实现)方式;(3)用方法衡量价值实现不足程度,找出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缺失的弥补途径研究.主要解决上述方法判定的产权价值未充分实现的弥补途径.主要研究:(1)产权价值弥补途径的国际比较;(2)根据不同产权主体,合理选择产权价值的弥补途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