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93 浏览:45408

摘 要 :高校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会计制度的逐渐成熟.高校会计制度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但是,现行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行为,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关 键 词 :会计核算制 度高 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12-02

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张,高校的资金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已经由纯粹的公益事业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使得高校会计业务和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会计在核算方法、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发展和体制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会计核算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合理、科目设置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缺陷.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是高校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但是这一制度现在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该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根据这一规定高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标准,但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收益实现与收到款项的时间已经不能同时实现,这种情况下收付的实现根本不能体现活动的真实结果.并且费用的发生与支付时间也不同步.收付实现也不能体现当期业务活动制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育成本就难以确认,以此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活动也就难以反映高校教育发展状况.以高校的贷款为例,现在多数高校为了发展,开始大量向银行贷款,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元,这些贷款都是偿本付息的,由于本金基数大,因此需要偿还巨额利息,但是这些潜在的负债在现有的高校财务制度下,即在收付实现以前是不需要进行核算的,这根本不能反映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


2.高校现行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由于我国高校带有浓郁的行政管理色彩,因此在高校会计管理中带有浓厚的传统行政管理的印记,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主要考虑行政机关预算管理的需要,重点反映高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没有考虑到高校会计核算的发展需要,导致会计科目与会计核算需要之间差异巨大.例如,按照现在的规定高校学生的欠缴学费不作为“应收账款”核算,造成学费收入核算体系不完整;购人固定资产一般直接列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在使用年限内不计提折旧,始终反映的是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原始价值,无法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净值;借人的款项不区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一并列入“借入款”科目核算,造成当期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真实.

3.高校资产核算不准确.资产核算是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在高校的资产核算当中固定资产核算不适应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办学水平.而教育培养成本是高校确定学费标准的主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核算与高校的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按照现在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物、图书、教育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支出在高校支出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也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按照现在的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不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价值,这直接导致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不完整,以此为基础确定的高校收费标准不是高校教育成本真实的体现.

4.基本建设资金核算不科学.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新校区、新校舍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通过会计核算的管理职能,可以提高建设资金的利用率,预防和阻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控制好高校的基建成本,提高资金的收益率.高校的基本建设支出执行的是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事业支出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校,两个主体;一种资金,两笔核算;一个单位,两种报表”的局面.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的投资不在事业账上反映,项目完工以后,只有了账目交接手续才登记固定资产账,这往往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使高校的实际资产数大于账面数,账实不符.其次对高校负债的核算要反映出学校现实的真实债务,这是高校负债核算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现在的会计管理制度将基建支出与事业支出分开核算,基建贷款收支状况只能反映在基建财务账上,导致学校的负债账不能体现高校基建贷款的全部数额,直接影响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信度.

二、对策建议

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还直接限制了高校会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高校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变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鉴于高校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带来的收付实现上的时间差问题,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高校的会计核算当中是当前高校会计核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实施权责发生制,高校财会管理中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能以权利的形式确立其归属期,这就有效解决了收付实现制带来的时间差问题.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高校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财政拨款在高校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资金多元化的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在高校的基建工程当中也应该实行“权责发生制”,这样高校的基建工程就可以按照项目进度和工程总量,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段确认基建投资总量,根据按合同预付的工程款、材料款、设备款在会计核算中确认为“预付工程款”,而欠款则可以确认为“应付工程款”.工程竣工结算时,通过监理和审计部门确认造价之后确定基建工程的“应付工程款”总额,这样就可以使基建资金的使用状况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全面反映和体现.

2.不断完善高校会计科目体系.鉴于高校的会计科目体系与高校会计核算要求之间的不适应,完善高校的会计科目体系,使之更加完整、科学,更符合高校会计核算要求,是当前该校会计核算改革的必然之路.根据教育成本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的要求,增设“教育成本”、“公共教育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教育事业结余”等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科目.另外,根据当前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带来的种种弊端,还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将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从而取消重复核算、规范会计核算方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报表.

3.要及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不计提折旧费影响到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科学性,成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难题.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应该纳入到高校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在会计科目中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按照会计管理工作的相关折旧标准,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将所购置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国库支付”,计提折旧可以“借记事业支出”.这样就能在年终事业基金中准确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净值.其中固定资产的计提范围、原则和方法,可以参考行政单位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应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价值确定年折旧率计提折旧费用.除了固定资产之外,无形资产的核算也是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在无形资产核算当中应该在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将研发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列支,将项目开发费用、专利申请费和专家鉴定费作为高校无形资产的成本计价.

4.加强高校的净资产核算.净资产一般是指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或者是教育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确定的标准提取和设置的各类资金,高校的净资产管理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净资产核算结果能直接反映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对高校的教育成本能有一个直接的反映,强化高校净资产核算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的会计管理水平和质量.当前高校要想强化净资产核算,应该取消会计核算中的“固定基金”项目,避免会计信息的重复披露.同时应该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取消“固定基金”项目,这样就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分析高校的固定资产损耗与价值状况,准确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净值,满足资金多元化条件下利益相关方对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真实性的了解需要,提高了高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此外,根据高校的净资产核算需要.应该增加“流量表”和“成本核算表”等一些基本的财务报表,这样会计核算工作就能全面、准确反映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总之,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改革应该立足于当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使会计核算能够与高校体制改革相适应,不断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