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之浅见

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79 浏览:97738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但是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薄弱,导致经济犯罪行为滋生,财务管理混乱,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为此,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客观必然.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岗位设置不够合理,流程控制体系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单位主管财务领导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核销,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重核算,轻监督.我们在会计执法情况检查中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单位房屋出租收入和一些其他收入收取过程竟一无所知,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房租收人往往只负责对收入登账核算,对收入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收取、是否做到应收尽收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2 票据和账户管理不到位

目前,非税收入存在过渡户,预算外收入先缴过渡户后再定期结缴财政专户,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甚至出现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交验、核销,导致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

3 固定资产管理薄弱,账实不符

在会计执行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处理资产时不履行相关手续,报废资产的残值收入账面未反映,减少的资产财务账面未及时核销;有的单位资产变卖手续还没有批下来,但资产已处理完毕,后补办手续.2003年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同时,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报账员很少进行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与二、明细账定期对账和盘点,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另外,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及时登记入账,未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有些单位几乎没有固定资产实物卡片,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等,这样就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控意识淡薄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负责人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现在财务方面反正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单位内部控制不再那么重要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可以了,因而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财务部门想实施会计内控但得不到领导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因而无法坚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由领导说了算,财务部门仅仅充当“出纳员”的角色,只负责日常账务处理,有真正发挥理财的作用,资金管理凭领导个人意图操作.

2.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但很多部门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针对企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一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仅就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单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惯例,随意性较大,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在一般情况下,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也已是“既成事实”.由于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影响财会人员实际把关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3 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不够

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实不符.

三、加强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形成各财务岗位之间、业务与财务之间、单位领导与财务之间、领导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相互牵制与控制,包括岗位相互牵制、资金支付、工程建设、采购付款、印鉴管理、财产清查等控制.一定金额以上的单笔开支,应集体讨论决定,对一些授权审批的权限进行明确细化.第二,建立与政府采购相配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采购制度,特别是对采购定点供应商的选择、审批程序及支付方式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第三,严格执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票据领购、使用、登记等程序.严格执行票据缴验制度,购领新票据前必须将使用过的票据进行缴验,按照先领后用的程序对未使用完的票据及时销号;严格按票据使用范围使用,各专业票据间不得串用;建立专门的票据专管员制度,对汇缴财政国库或专户的缴款凭证与实际用票收入进行核对,防止坐支收费、罚没资金,票据专管员与使用票据的人员必须相分离.第四,定期对债权债务清理核实,尤其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及时回收陈欠款项和个人欠款,避免和减少资产损失,坏账损失须严格按程序审批核定,杜绝因单位财政财务不合规而引起的往来款挂账.第五,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收支范围,核定每日库存量;支票填写须与、入库单、订单等核对;印章分专人保管,防止资金被挪用;实物资产做好产权登记,完善资产处置,避免资产流失.

(2)强化部门预算控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预算内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的各项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均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存储,实现财政集中支付,其一切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均要通过这个单一账户体系由财政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细化的部门预算,建立与之配套的政府采购预算和支出绩效预算,以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督作用.一是要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到类、款、项、目级科目,编制详细的政府采购预算.实际工作计划与预算编制相一致,能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一方面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2 狠抓落实,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下作的责任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应负主要责任.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控知识方面的宣传培训,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切实履行起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职责.

(2)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确保内控制度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以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相对独直的内审小组或单设内审部门,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监督单位制定的各项制度和预算执行情况.

(3)重视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联系和沟通.会计核算中心应认真履行核算监督职责,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并反馈预算的执行信息.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对预算指标实现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用款.同样,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各类备查账,并与核算中心进行核对,及时反馈信息,做到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检查.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市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监督机构,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专门审计,确保其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