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相关问题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85 浏览:10097

摘 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第一部分阐述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结束语.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 计量 现状 问题

公允价值研究领域的不平衡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研究的落后使我国前几年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极不科学,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也遇到了重重阻碍.“时态观”是公允价值的基本特质,公允价值是由“现行市价”和“现值”两类计量属性综合而来的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息息相关,怎样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质量,是摆在相关领域专家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

本文有关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现状的样本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关 键 词 进行搜索,可以搜索到1997-2005年的相关论文,占总数的45.4%.“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的有关论文只占总数的4.6%.以常理揣度,尽管这段时间内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却较为少见.直到近几年,有见地的文章才逐渐多起来.

在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理论研究方面,葛家澎、杜兴强(2003)使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从资产负债表观来看,可以保障利润的真实性,从而提升投资者决策的正确性.徐培红(2006)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运用与现代日渐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相符合,有利于投资人得到理想中的真实的会计信息,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也有着不少问题.第一,公允价值计量难以检验,真实性不能保障;第二,对于估值方法的运用阻碍较大;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可导致会计报表项目出现较大的波动.

谢诗芬(2004)指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学从经济学定义相似度检测入公允价值,正是为了以决策有用性目标为基础,来反映有关经济利益的现值和价值.作为新引进的会计计量模式,现值即公允价值的概念日渐得到阐释,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是为了对计量模式进行反映.

常勋(2006)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并非一类新型的计量属性,而是对现值、现行市价等计量方法的综合,它和这些计量方法息息相关.

何乃飞(2007)指出:公允价值是以金融用具的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为基础形成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基础已经十分扎实,在我国新订立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的,不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规范使用.

黄杰、陆宇建(2009)试着使用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理论来阐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和其在市场中的起伏,发现尽管有限理性偶尔会使偏离价值的规定范畴,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是市场的真实写照,获得的参数可靠度较高,仍然是当前效果较佳的计量方法.


在实证研究上,中国国内的有关实证研究成果还很稀少.邓传洲(2005)以中国B股上市公司为调研对象,在基于IAS39编写的财会报表与上市公司股票及收益率间的关系开展了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对股票和收益率增量解释能力,公允价值的关联性得到了证实.

刘颖(2008)以沪深股票市场2007年的年度报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收益模型,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公司股票收益率间的关联用收益模型进行检验;研讨后发现,二者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特征,论文中认为这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上市公司会计计量工作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也与投资人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系.

刘斌和徐先知(2009)年研究表明,权益性投入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投入对象为上市公司时,信息间的关联要比投入对象为非上市公司时要明显.

徐浩峰(2013)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推动了循环性的市场下跌,极易引发恐慌性的抛售;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证券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加速了流动性枯竭效应.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探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和经验表明,“作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当期交易中,从资产中受到或因负债转移而支付的”的公允价值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的状况.此外,如实反映和中立反映是统一的.中立性是如实反映的一个基础层面,因为有偏差的财会信息不能据实反映经济现象.而中立性和历史成本财会模式中的严谨性准则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严谨性表示财会报告存在偏差.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公允价值计量能如实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以公开市场报价为前提的公允价值计量具备可实证性.通过将活跃市场报价与公允价值计量额度进行比对,可以直接进行实证;对于以非报价的公开市场信息为前提的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公允价值股价模型的内部信息是可进行检验的市场信息,不同的观测者可以对其进行间接检验.有时需要将直接验证和间接验证结合起来进行计量.

当计量公允价值的股价模型尚处于初级阶段时,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渠道是企业内部,其可靠性会大打折扣.但是,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公允价值估价模式的不断健全,并由它类的代替性计量(包含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等等)进行补充,这样就能提升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

公允价值的引进,影响到多种会计元素在多类状况下的计量,辨识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途径和范畴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问题.公允价值的明确,需要依赖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性.我国的会计工作人员通常都是依照会计标准和体制来安排自身的工作,熟练的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基础工作,而对于基于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这两项工作却很不熟悉.

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必须提升.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都将企业的会计业务外包给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这说明我国的会计水准与国际水准相差甚远.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是顺利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基础,国家应尽早开展会计人员的培训,并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运用,调派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或变更等等.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基础的新型会计理论使会计确认和计量更加人性化,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计量风险.因此,要如实披露财会报表信息,从而规避风险. (三)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监督的问题

会计信息监督系统还不完善,目前普遍存在会计信息不可靠的情况.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会计信息治理和监督上有着一定的缺陷.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考核,更是缺少专业人员进行审查.此外,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缺少外部的监管,从而对公允价值的有效获得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造成不小的阻碍.面对上述问题,应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家和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在单位设立相关的职位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监管.

因此,我国应订立公允价值操作手册和公允价值审计标准.在公允价值的审计方面,国外审计界已颁布了一些研讨报告和指南,我国也应建设一套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明确公允价值审计的流程和地位,预防运用公允价值的“能动性”进行暗箱操作.

(四)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动态计量方式,它要对整体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说在任意一个会计周期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这不但需要专业的评估人员明确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还需要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方位调节,并进行账目处理.如此,资产评估成本和账目管理成本就会“水涨船高”.

目前,不能将所有的会计元素都依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要利用历史计量模式等辅助手段,以求减少成本,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和经济环境逐渐成熟的大趋势下,将历史成本计量逐渐转化成公允价值计量.

三、结束语

从国外来看,全方位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已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之路依然漫长,其研究和应用都相对落后.所以,在新准则增大公允价值计量的范畴后,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应逐渐由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取代,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