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风险控制中心加强业务全流程监督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83 浏览:133421

为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杜绝业务经营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发生,2009年11月,江苏省姜堰农合行成立风险控制中心,承担起对基层各网点的风险防控职能.运行一年来,风控中心共发现并纠正各类差错7623条,差错率从去年同期的0.273%下降为0.0451%,在解决前台业务风险防范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要做法

明确职能定位.该行吸取兄弟行社在风险控制和事后监督工作方面的经验,对风控中心的隶属关系、职能和定位作出合理界定.风控中心为合规风险管理部下属的二级部门,主要职责为,一是负责审核日常业务处理是否合法有效,账务处理手续是否符合制度规定.二是负责检查会计出纳工作核算质量,发现、纠正核算过程中的差错和问题.三是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会计业务操作中的不合规行为,提出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下发差错处理及处罚通知单,按季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梳理分析,并予以通报.五是建立差错单位及人员档案,对基层单位及个人实施专项考核.

配优业务人员.在风控中心人员的安排上,该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严把选聘人员的道德关、技能关、责任关.通过全行范围的推荐、业务知识考试、技能考核、综合评议,选聘了11 名思想品德好、业务技能熟练、责任心强、有丰富的基层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经验的人员,杜绝有违规违纪记录、业务一知半解、不敢得罪人的“老好人”上岗.人员到位后,该行针对经营管理中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不断推出,风险控制难度不断加大等情况,重点加强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规定风控中心员工必须对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提前学习、领会和掌握,促使员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增强工作主动性,确保业务监督质量和成效的不断提高.为确保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该行还明确规定,风控中心人员既不能参与前台操作,也不能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更不能随意抽调代班,真正实现风险控制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相分离、监督区与操作区相分离.

购置运行设备.一直以来,该行十分重视电子设备等技防物防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成立农合行以来,在电子设备上的投入累计达600多万元.风控中心刚成立,该行就本着“确保五年内不落后于国内同行”的思路,投入200多万元,购写了3台柯达i640扫描仪、1台柯达i440平板扫描仪、1台封塑机、1台存储设备、4台OCR识别主机等电子设备,确保风控中心在高科技平台上高效运转.

合理设置岗位.目前,风控中心设扫描员3名,负责全辖网点传票的扫描,同时监督网点制度的执行等情况;勾兑审核员4名,负责传票的识别勾兑;风险预警员1名,负责审核基层会计主管发现的差错及差错整改的复查;档案管理员1名,负责凭证的归档、整理、替换以及单位账户资料的入库;系统管理员1名,负责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处理,并对特殊业务、重点业务进行监督, 综合管理岗兼中心负责人1名,负责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

风控中心的运行流程

交接扫描.各支行将当日传票按流水顺序整理后随押运库包送至风控中心,风控中心人员在视频监控下,按机构对凭证进行扫描,整理后真装归档保管.

识别勾对.风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根据凭证的类型以及、金额、流水等信息进行识别,并自动将凭证影像与综合业务系统的流水进行配对.

人工补录.对计算机系统没有识别的凭证,风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手工补录,确保系统内凭证的完整性.

票据审核.凭证自动勾对、人工补录后,计算机系统将凭证影像随机分发给各基层支行会计主管,并通过手机短信通知,由各基层支行会计主管交叉对凭证影像进行审核,发现并纠正各类差错,堵截操作风险.


二次抽检.为保证基层网点凭证审核的质量,风控中心对基层会计主管审核的凭证采取二次抽检的办法进行质量检查,对二次抽检发现的问题分别对审核与被审核的会计主管采取双线考核.二次抽检每周必须达到网点全覆盖.

差错考核.风控中心将上述步骤发现的差错结果反馈至各条线部门,由各部门协助整改.同时,风控中心每月按《员工违规违章行为记分考核办法》对经办人进行考核记分,并将考核结果按月反馈给基层支行,纳入年末综合考核.

风险控制着重关注的几个环节

该行风控中心除执行通常意义上的事后监督功能外,还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将监督事项由事后有效延伸到事中、事前.

预警审核.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环节,在系统中设置预警规则,由系统对前台业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生成预警信息,预警人员通过查看电子凭证、视频录像等方式进行分析和核实.预警检查主要侧重于业务流程、业务处理的合规性检验、前台业务处理的正确性检验,并根据特殊科目、特殊业务种类、特殊凭证类型、金额等条件筛选出重要凭证,由监督人员进行重点监督查验.具体分为柜员管理监控、储蓄、对公账户的使用情况监控、账户管理监控、验印系统监控、特殊业务监控、重要空白凭证监控、重点科目监控、挂账资金监控等内容.

档案管理.系统对生成的电子凭证文档进行自动归档,并按照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完整的电子影像档案,确保了会计档案的安全性,方便了有关人员对业务凭证档案的调阅、检索和综合利用.

相关制度执行监控.根据银监部门规定,支行行长和会计主管须每周检查所有柜员(包括ATM、主出纳)库存及重要空白凭证,并且必须在视频监控下完成检查.为监控这两个检查主体的检查行为,该行风控中心开发了检查专用系统,支行行长及会计主管检查时,须将检查的时间、被检查人员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风控中心有专人对视频录像监控检查,有效避免了支行行长和会计主管检查的“走过场”.

差错处理监督.基层主管和风控中心人员在每天的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和差错,经风控中心业务主管审核确认后,通知相应网点对差错事宜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连同差错单回复至风控中心.风控中心差错审查员对回复的差错事宜及时进行审核,必要时跟踪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风控中心还对全辖差错及整改情况定期通报,防止同类差错的重复出现.

档案调阅.会计主管可通过影像管理平台按相应权限查询本网点业务凭证的电子影像档案,在查询中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方便、快速地检索、调阅和打印.通过电子影像档案的有效利用,使档案利用功能获得衍生和扩展.

主要成效

促进了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事后监督工作集中管理后,在业务操作规范性和统一性方面得到了加强,避免了原来模式下各网点之间操作上的差异性以及监督力度、深度不统一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和业务中的差错,从而及时查堵和纠正不合规行为,最大限度地杜绝操作隐患.

增强了对操作风险的防控能力.事后监督工作采取新的方式管理,实现了风险控制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独立化.通过在事后监督系统中对各类业务的风险点进行预警项目设置,由系统自动提取重点问题并进行预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大大增强了对操作风险的防控能力.

有效消除了案件隐患.风险控制系统从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入手,及时调取视频监控信号,对各营业网点柜员的具体工作场面和业务操作程序等一些操作细节进行回放检查,及时发现了问题,实时解决了处理,增强了前台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控了各类操作风险.

实现了风险防范关口的前移.风控中心不仅满足于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还充分发挥集中监督后便于沟通、交流,便于总结分析的优势,促进了风险防范由“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方式转变.同时,将执行过程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及时传递给会计主管和柜面人员,有效提升了内控效果.

下一步工作思路

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该行将按照“业务发展、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和“开办一项业务、出台一项制度、建立一项流程”的原则,完善风控中心相关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订重大差错和事故报告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修订风控中心操作规程,完善主管授权审批制度、监督情况报告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该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还将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管理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做好相关制度、流程的后评价工作,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强化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差错的处罚力度,通过提高处罚标准等手段增强制度执行力.

建立事中监督流程.该行将依托科技力量,借鉴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重要风险点已能实现实时监督的做法,建立起一套实时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和防范业务操作中产生的风险,同时对大额业务进行实时授权、审批,从技术层面对发生在营业网点的重点业务、特殊业务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在不影响原有各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在业务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发现可疑交易、差错、违规操作和案件征兆等现象,而不必等到损失已经造成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和作出相应处置.

增强科技预警功能.该行事后监督系统中已经防范到的风险点达220个,其中135个风险点是通过人工经业务分析而识别的,这就要求风险监督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但即便如此也难以保证差错无“漏网之鱼”,因此,该行将通过强化科技手段来预警风险监控,力争使每一个业务风险点都能通过计算机系统侦测,而不必耗费过多的人工.

合理拓展监督范围.该行风控中心明年将对基层上报的信贷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将监督范围从会计结算领域延伸到信贷管理领域.同时,用2-3年的时间,实现行内所有风险点的全监控,包括固定资产购建、大宗物品采购等方面,真正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切实为业务发展全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