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00 浏览:142144

摘 要:如何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一线教师都有成功的经验或秘诀.文章以中职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中职;会计教学;反思

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如何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笔者长期奋斗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一线,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和广大教师一样,经常会对教学上的得与失进行反思.下面就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反思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分析.

一、对教材处理得失的反思

教材是老师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师生的一切教与学都是围绕教材展开.作为理解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教材体现了编者的一种理解、一种诠释,但是教材设计的内容、编排的顺序结构、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是否符合现代学生心理接受方式,这些都尚需实践的检验;教师准确地理解、使用、评判教材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对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微调、增加、减少、替换、重组等处理,构成了对教材处理得与失反思的基本内容.

在长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曾多次更换《基础会计》的教材,笔者发现大多数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在账簿的登记一章中,都详细讲述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等多种账簿的登记,如果这些账簿都一股脑地全部教给学生,学生就会因账簿种类繁多而犯迷糊,加之登记账簿的工作本身工作量就大,需费时较多,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放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只教学生做总账和日记账,剩下的账簿在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中再要求学生做.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摸爬滚打得久了,接触会计知识多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感性认识和经验,又掌握了总账和日记账的登记,再来做其他类型的账簿,可谓是轻车驾熟,小菜一碟,而且可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节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章节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教学细节的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有成功之处,也会有遗憾甚至败笔,这往往取决于教学细节的把握火候,如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怎样开始、结束、过渡,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多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断中要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这些细枝末节在教学中悄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是应该反思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每节课教学开始,都会考虑如何引入新课的问题,会计专业课往往前后关联紧密,逻辑性较强,所以在引入新课环节,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会注重从前后课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入手来引入新课,缺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上课情绪难以很快很好地调动起来,也给学生留下会计难学的印象,这也是困扰笔者并让笔者反思多年的教学难题.于是,笔者开始尝试从趣味性方面来设计新课引入.例如,在《无形资产的核算》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多种无形资产,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大量商标,也非常清楚商标是某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一种标识,是不能随便仿冒的,笔者决定从大家都熟悉的商标入手,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肯德基、麦当劳、雅芳、柯达等几种较为常见的商标标识图,利用多媒体将一幅幅的商标标识图及该商标的价值金额投影到大屏幕,询问学生认识哪些商标标识图.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商标标识图,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不需要拥有会计专业知识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所以学生的回答热情高涨,特别是平时会计学不好的学生更是争相回答,一扫平时的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点燃.此时,笔者抛出一个问题:请问谁知道哪个商标是去年价值最高的(答对者可以获得奖励)?学生跃跃欲试,最后在揭晓答案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大家看到的商标是不是会计学中的“无形资产”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到新课.


三、对课堂预设与和课堂生成的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似乎就是完成预设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使其回答与预设答案取得一致;但是,课堂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任凭闪现在课堂上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将精心设计的教案当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我们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那么,课堂必然成为“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成为一种接受教师灌注知识的容器,知识技能目标可能容易达到,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则很难实现.

笔者在多年的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就常常遇到课堂生成情境与自己原来的课堂预设不一致的情况.例如,讲授《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一节时,笔者预设了一个小问题:请问一个企业或公司在刚开办之初首先最需要的是什么?按照设想,学生肯定会想到最先需要的就是钱,也就是开办资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企业或公司没有钱(资金)怎么可能开得下去呢?只要学生一回答最先需要的是钱(资金),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很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企业或公司最先需要的资金是如何筹集和核算的?笔者曾为这一巧妙设问沾沾自喜,并信心百倍地去给学生上课,可是在几个班上课得到的回答几乎都不是预想的答案,得到最多的答案却是企业或公司最先需要的是人!笔者这才明白,原来是在闭门造车,课堂是不能完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处都会发生课堂“意外”,出现生成性问题;面对“意外”,我们是照搬自己预设教学思路而对其视而不见呢,还是积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捕捉这些潜在资源呢?笔者决定对课堂预设进行修改,如果学生按最初设想的答案回答,就按原来的预设引入新课;如果学生回答企业或公司最先需要的是人,则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一个企业或公司的确必须先有创始人,有了人才能不断推进企业或公司发展壮大.资金不够时,只要有人就能不断想办法筹措资金来持续经营.这样也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去诠释常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学就如同艺术创作,必须要用心去诠释,用心去琢磨,用心去反思.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每一名教师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优秀教师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并非一日之功.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与研究,是教师队伍成长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